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黄冰瑶)8月20日,随着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在朱湖挂牌成立,4万亩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朱湖糯米”种植基地生机盎然,丰收在望。

今年暑期,华中农业大学赴孝感市社会实践团队一行7人深入孝感市朱湖糯稻种植基地、米酒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调研、政企联动座谈、科技赋能交流等形式,详细了解了从“一粒米”到“一条产业链”的发展脉络,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助力产业升级提供了方法路径。
“这些紫色糯稻富含天然花青素,抗病性强,酿出的米酒风味更独特。”在朱湖糯稻种子繁育基地,广西大学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校友周瑞阳俯身查看试验田,自豪地说。

周瑞阳扎根基地多年,他带领团队培育出紫色、红色保健糯稻及抗稻瘟病品种,这些“金种子”不仅抗病性强,能有效减少农药使用,且米粒饱满、淀粉含量适中,为酿造口感醇厚、风味独特的孝感米酒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障。
除了优良品种,先进种植技术在孝感米酒产业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朱湖积极推广机器插秧、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农业技术,让糯稻种植迈向标准化。如今,朱湖糯稻种植率达95%以上,平均亩产可达1200斤,比糯稻种子基地建立前亩产增收300斤,科技的“放大效应”让这片土地迸发更强生产力。

在长湾生产队,熊强敏的名字与“鄂宝糯稻”紧密相连。熊强敏既是农机手,又是粮食种植大户,在与鄂宝公司合作种植糯稻后,他的田地变成了样板田。在惠农政策和企业的技术加持下,年综合收入突破50万元,还带动20多户乡亲增产增收。
这背后,高校研发+企业转化+农户应用”的协同创新模式成效显著,米婆婆近2年新增专利8项,研发的低温发酵工艺使米酒保质期延长50%;通过学校专业团队的讲授,农户通过手机获取天气、虫情等信息,实时制定合适的种植计划,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

校地共建带动产业升级。在孝感农业部门支持下,鄂宝糯稻种业公司与湖北工程学院、孝感市农科院等单位一起发力,在朱湖办事处创建200多亩糯稻种子繁育中心,研发、遴选出珍珠糯、晶紫糯等9个优良品种,激活“朱湖糯米”增产增效潜力。同时,通过鄂宝公司试种、种植大户示范引领,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校企联合、产研融合、农科契合,强力推进孝感麻糖米酒专用糯稻种子不断取得新成果。三年间,糯稻种植规模增长近3倍,覆盖95%的农户,企业年收购量超2万吨,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

随着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在朱湖挂牌成立,未来校地双方还将开展人才培训、技术推广等长效合作,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应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