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泰国政坛接连传出重磅消息——总理佩通坦罕见承认与美国展开“秘密交易”,应对特朗普可能上调的关税措施。
与此同时,一份被泰国议会曝光的军方文件揭露,包括前总理他信在内的多名政坛人物,疑似被列入“王室敏感人物”名单,引发舆论哗然。
而在沉重的政治氛围之外,一批被盗走达60年的佛像文物,终于即将从美国归还泰国,重归故土。
三件看似不相关的大事,却共同勾勒出一个关键信号:
当下的泰国,正悄然滑入另一场历史的拐点。

泰总理佩通坦自曝与美达成“秘密协议” 呼吁民众对关税问题放心
据泰媒消息,5月4日,泰国总理佩通坦在国家广播服务公司(NBT)播出的专栏节目《佩通坦总理与泰国的机遇》中,首次正面回应了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可能上调关税一事,表示泰国政府早已展开应对准备,并与美方进行“非正式协商”。

佩通坦指出,自去年底起,政府顾问团队便已开始研判相关风险,并持续推进谈判筹备工作,尤其在特朗普正式就任前的几个月内,泰国方面已密集分析可能的政策变动及其对泰国出口的影响。
她强调,应对此类国际经贸风险,泰国内阁不仅与国内私营企业紧密沟通,同时也在东盟框架内开展协调,力求维护区域产业链稳定。
她坦言,涉及国家层级的谈判往往伴随高度敏感信息,不便在公众层面全部公开,防止引发猜疑和混乱。

佩通坦透露,为确保谈判灵活度,泰国方面确实存在一些“未对外披露的初步安排”,这是国际外交常态,并非例外,“没有哪个国家会公开谈论自己的谈判底牌”。

针对外界关注的关税调整“时间窗口”,佩通坦表示泰国政府始终“未错过任何一个关键节点”,也持续追踪美方态度。

她指出,美国目前仍在对关税结构进行频繁修订,因此泰方采取“动态观测+策略准备”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在正式谈判启动时具备足够筹码。
她进一步补充道,目前泰国政府已就多种应对情境制定预案,虽然谈判尚未正式启动,但与美方的“非正式沟通”始终未中断。
作为总理,她本人正定期与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皮猜(Pichai)跟进最新进展,并要求相关团队做好万全准备。
佩通坦最后呼吁民众不必过度担忧,政府对本轮美泰经贸变动高度重视,也有信心在谈判中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失,“请大家放心,我们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一切。”

泰副总理阿努廷卷入“利用王室”风波?军方否认,将彻查信息外泄
近日,泰国政坛传出风波。
据多家泰媒报道,副总理兼内政部长、自豪党党魁、长期以保皇派身份活跃的阿努廷,被指因“利用王室谋取政治利益”而遭泰国国内安全行动指挥部(ISOC)列入黑名单。

然而,泰国陆军发言人温泰已出面否认,称此为“毫无根据且具误导性”的虚假传言。
据悉,事件源于本月1日泰国议会安全委员会的一场会议。
会议中,一份由ISOC编制的内部文件被披露,引发广泛舆论关注。
该文件列出一批“据称因王室推荐而受益”的个人名单,包括阿努廷、前总理他信、政坛人物塔玛纳、以及反对派人民阵营(原前进阵营)的官方Facebook主页。
此后,部分媒体报道称这些人已被军方列入“密切监视名单”或“黑名单”。

对此,泰国陆军发言人温泰承认文件确为ISOC内部资料,但强调其原始目的并非出于“监控”或“指控”,而是“分析与王室有关的政治敏感议题”,并称该文件被外泄后遭到“错误解读”。
他澄清指出,阿努廷之所以出现在文件中,是因为其长期表现出对王室的支持,而非因涉嫌不当行为。

阿努廷本人在面对媒体质疑时也表示“难以置信”,并坚称自己从未有过任何利用王室获取个人或政治利益的行为,过去与现在都始终秉持忠诚、尊重和维护王室的立场。
他还表示将就此事展开进一步了解,避免自身名誉受到无端损害。

同时,人民党议员朗西曼在议会中对该事件表示关切,指出政坛信息在军方与政府机构之间未经有效监管地流转,可能造成误导性认知,甚至被用于诽谤。
他呼吁相关部门应立即审查文件流向并明确信息管理责任。
对此,泰国陆军方面也表态称,该文件原本属于ISOC一项针对军方相关舆论动向与影响力人士的内部评估项目,并不等于“立场划分”或“黑名单”。
发言人强调,将加强公关策略透明度,以避免未来类似误会。

此外,总理府副发言人、同时也是自豪阵营成员的阿空也公开批评了此事。
他指出,该事件在民众中引发了对王室与政治人物关系的误解,“当一位始终维护王室形象的政界人士,反被污名为‘操弄王室’,这不仅有损当事人声誉,更对国家政治氛围造成干扰。”
他进一步指出,ISOC作为国家安全核心机构,其信息发布与舆论管理职责必须严谨精准,任何含糊或未经核实的信息外泄,都有可能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引发不良政治后果。

美国正式同意归还泰国4件古文物 失散60年文物即将重归故里
近日,泰国总理府办公室副发言人萨西卡(Saksitka Saisuk)女士对外宣布,美国国土安全调查局(HSI)已正式通知泰国文化部艺术厅,确认将归还4件珍贵泰国古文物。
这批文物将从原收藏机构的博物馆登记册中删除,并按程序送还泰方,标志着这场跨国文物追索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介绍,这4件文物包括3尊菩萨像和1尊佛像,均为20世纪中期从泰国武里南府巴坤猜(现乍伦帕革县)地区非法走私出境的石雕艺术品。
1964年,这批文物被盗掘自Khao Plai Bat 2古迹区域,并在多方辗转后流入海外博物馆藏品之列。
自2017年起,泰国相关文物保护机构便启动跨国协调机制,通过文化外交、专业鉴定与法律交涉等方式,持续推动文物返还工作。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最终促成美方同意正式移交。

萨西卡表示,此次巴坤猜古文物得以归还,不仅是泰美文化遗产合作的典范,也展现了泰国政府在打击文物流失、追索国家历史遗产方面的坚定立场。
她指出,文物不仅承载艺术价值,更是民族身份与历史记忆的见证,“它们应当回到自己的文化根源。”
泰国内阁也藉此重申,将持续加强对非法文物流失案件的调查与追踪力度,并与国际文保机构深化合作,致力于使更多散落海外的文物重返泰国,延续其原属土地上的文化意义。

从密约到风波 泰国多领域经历同步震荡
在短短几天内,泰国社会接连曝出三起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总理佩通坦承认与美国展开“秘密对话”应对关税风险,副总理阿努廷与前总理他信被卷入“王室黑名单风波”,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则正式归还失踪60年的泰国古文物。
这三起事件表面各异,实则都指向了泰国在国际博弈、内阁权衡、文化认同三大结构性领域中的紧张与变动。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当下泰国治理与战略转型的立体图景。

“秘密协议”,可能是什么?
泰国总理佩通坦承认与美方存在“尚未公开”的协商内容,这无疑引发公众高度敏感,尤其是在美国新一届政府释放出提高贸易壁垒信号的背景下。
事实上,在当前全球供应链重塑、国际贸易紧张延烧之际,泰国作为区域制造与出口基地,在外交与经济之间的平衡变得尤为艰难。
佩通坦此番讲话,一方面是稳定国内信心,向企业界释放“泰国已有准备”的信号;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试图用“适度披露”来塑造对美谈判的正当性与回旋空间。
但必须警惕的是,“秘密交易”的表述天然引发猜疑,尤其是在国家利益、议题敏感度较高的东南亚国家。
若沟通机制不及时跟进,很容易在舆论层面形成“泰国暗箱操作”之感,反而削弱其谈判底气。

“王室风波”:忠诚的标签,政坛的影子
与“密约”同样爆炸性的,是副总理阿努廷与他信被指“利用王室谋取政治利益”,并被传列入军方内部的“黑名单”。
泰国政坛素来有“保皇”与“改制”两条意识形态底线,王室的象征意义在泰国治理中仍具有不可动摇的文化权威。
一旦涉王室议题上升至“忠诚”的审视维度,哪怕只是误读,也可能引发政治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阿努廷长期作为保皇派核心人物,此次却被卷入风波,恰恰说明——在当下泰国复杂的政军民结构中,利益分布与“忠诚身份”的边界,正变得模糊且敏感。
而一份泄露的军方内部文件就能引发如此多重政治联想,也折射出泰国内阁生态的紧张与“监控逻辑”的惯性。
一方面是“无风不起浪”,另一方面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究竟是他信和阿努廷“争风吃醋”太厉害,最终弄出了“不满意”,还是佩通坦所谓的“秘密协议”引发大发雷霆,又或者整件事就是无稽之谈。
谁都不知道。

“文物归还”:跨国认同与共识交易
与前两则政坛冲突相比,美国正式归还泰国四件失踪60年的文物,显得低调却意义深远。
这批文物具有艺术价值,也是国家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
60年来的流转与追索,标志着泰国在国家文化主权意识与文物外交实践方面的逐步成熟。文化部与外交系统持续七年努力最终促成归还,既是对国际机制的有效运用,也体现了泰国在“软实力主张”上的战略觉醒。
在政坛紧张与经济焦虑并存的当下,一件文物的归还往往比一个声明更具凝聚人心的力量。
当然,也有“泰国阴谋论”指出,泰国若不是答应了什么重要条件,美国绝不会大费周章去制造这个“归还仪式感”。

表面精神分裂,内在同构相连的三起事件看似分属于国际、政坛、文化领域,但实际上都指向了当代泰国面对“国际压力、内阁利益博弈与文化身份焦虑”的系统性挑战。
佩通坦的“密谈”代表了现实主义的务实转向;
王室话题下的“忠诚标签”揭示了政坛认同的脆弱边界;
而文物归还则象征了一个国家在全球秩序中主张自身历史权利的能力。
一个正在重塑国家角色的泰国,正处于透明与遮蔽之间的试探期,既需处理内部结构的隐秘张力,也需重申价值层面的集体共识。
下一次“爆料”来临时,我们应当不只是关注“谁牵扯其中”,更应追问:
这个泰国,正被推向怎样的选择?

文:布周十面派、泰国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