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鞍山高新实验学校的校园里,体育教师刘怀政以其挺拔的身姿和爽朗的笑容感染着每一名学生。然而,这位看似普通的体育老师,却用20年的坚持与奉献,诠释了何为“铁汉柔情”——他不仅是讲台上严厉的师者,更是无偿献血的“热血英雄”、应急救援一线的“生命卫士”。
20年热血之路
从大学课堂到中华骨髓库
2005年,还在大学校园的刘怀政第一次挽起袖子,成为了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彼时的他未曾想到,这一举动会成为贯穿人生的善行。“献血能救人,何乐而不为?”抱着这样朴素的信念,他坚持至今。20年来,他的献血总量已达6100毫升,相当于1.5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他还主动捐献造血干细胞样本,加入中华骨髓库,为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然而,这条献血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刘怀政回忆,曾有两次因为轻微贫血,被医生“劝退”。“当时心里挺着急的,觉得自己身体一向很好,怎么就不能献了呢?”但他明白,医生的严格把关是对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双重负责。调整饮食、加强锻炼后,他很快恢复了献血资格。“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献下去”,他坚定地说。
刘怀政的善举离不开家人的全力支持。其父母坦言:“一开始看他频繁献血,我们也担心过他的身体。但每次献完血,他都精神抖擞的,还总跟我们分享献血救人的故事,我们慢慢就理解了。”如今,父母也成了无偿献血的宣传员,常鼓励身边人加入爱心队伍。
穿上“蓝装”
救援现场的逆行者
献血之外,刘怀政的身影还活跃在各类应急救援现场。他先后加入蓝天救援队和鞍山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队,参与山地搜救、水域打捞等高风险任务,与队友们共同守护城市安全。无论是深夜的紧急出动,还是烈日下的长时间作业,他总说“快一秒,可能就多救一个人”。

2023年的一次水域救援中,他和队友连续搜寻12个小时,最终成功找到落水者。尽管结果令人痛心,但家属的感谢让他更坚定了信念——至少给了他们一个交代。
此外,作为专业救护员,他连续多年为鞍山半程马拉松、超半程山地越野马拉松等赛事提供保障,在赛道旁默默守护数千名跑者的安全。有参赛者感慨:“看到刘老师和队友们的背影,心里就特别踏实。”
校园里的“柔情硬汉”
以身教传递大爱
在学生们眼中,刘老师是“严厉又温暖”的存在。他常将救援经历融入课堂,教导孩子们敬畏生命、勇于担当。当问及学生们刘老师带给了自己什么时,学生们抢着说:“刘老师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肌肉,而是愿意帮助别人的心。”

鞍山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评价道:“刘怀政老师用20年时间践行了‘奉献’二字。他的善举不仅挽救生命,更播撒了爱的种子。”
如今,刘怀政依然奔波在献血车、救援现场和校园之间。当被问及坚持的理由,他笑着回答:“能用自己的力量让世界变好一点点,就够了。”
全媒体记者 沈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