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国新办官网
5月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有关情况。这部被期待已久的新法,将于5月20日起正式施行。
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内容有何亮点?传递了哪些重要信号?将给企业经营、营商环境带来哪些变化?
根据发布会介绍,这部法律共9章78条,围绕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要求落下来,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其中,发布会上提到的几个“第一”,格外引人注意。
发布会指出,民营经济促进法创下了很多个“第一次”,如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这充分体现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让民营企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大大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看来,即将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直击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呼应了现实需求,有利于为广大民营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徐冠巨长期关注并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他在深入研究当前民营经济法律制度现状的基础上,曾先后于2021年、2023年和2024年,提交过关于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建议,期待把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执法公正司法等民营企业核心关切问题加以法律规定。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呼吁民营经济促进法尽早出台,也成为众多代表委员高度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这些呼声的背后,是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197.9万户,同比增长7.1%,超过过去3年平均增速。
这次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把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实践中的一些有效做法用法律形式确立下来,将支持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浙江省律师协会企业法律顾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浙杭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廖冠分析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实现了从“政策护航”向“法治确权”转型,用具有强制力的“制度安排”,取代了依赖短期政策红利的“不确定性时代”,极大提振了广大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的发展信心。
“信心”之外,民营经济促进法释放出的另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平等”。
在这部法律条文中,关于“平等”“公平”“同等”的表述总共有20多处。全文贯穿了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原则。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民营经济促进法关键是保障民营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主要是获得要素公平、市场公平和监管公平。
发布会上,民营经济促进法如何为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也成为有关部门负责人阐释的重点内容。
比如,在破除市场壁垒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民营企业创造“非禁即入”的平等环境;在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方面,规定国家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平等使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数据、土地等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做到“一视同仁”……对于违规异地执法、利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等实践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也明确作出禁止性规定,规范政府行为,降低“执法扰企”风险。
事实上,相关制度已经陆续落地,不断为民营企业带来利好——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实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到106项,取消了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筹建等管理措施。今年1-4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一亿元以下的项目,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超过80%。民营企业参与招标投标更加公平。
未来,法律的实施将会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怎样的作用,对民营企业或者是民营经济组织会产生哪些实质性的影响?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看来,这部法律将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比如,设置“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专章,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投资、创业,鼓励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积极发挥作用。
郑备在回答浙江日报潮新闻记者提问时透露,国家发改委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并正在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新法施行的前景,令人振奋。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更重要的是贯彻落实。
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也在发布会上表示,希望各地区、各部门以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为契机,扎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完整、准确、全面做好这部法律的宣传解读工作,推动各项配套规定尽早出台实施等。
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2020年1月16日就正式通过了全国首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省级专门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
为保障该条例落实,据不完全统计,浙江近年来共制定了50余项重点配套政策,包括完善民营企业帮扶纾困和风险应对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等,推动解决企业融资、行政中介服务等一批反映较多的问题。此外,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也持续跟踪监督相关条例执行情况,并针对法治营商环境进行“专项体检”。
据了解,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即将施行,浙江各有关部门已开始着手加快法律配套制度机制建设。如浙江金融监管局局长周家龙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就表示,该局将通过推动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增量扩面、提升民营企业数字化金融服务效率等举措,持续推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期待在各方努力下,这部法律能更好落地见效,为民营企业带去更强的获得感,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