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们的“五四”,我们的“他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08:04:00    

青春的血,总会在这一天的中国热起来。

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高校的三千余名学生勇敢走上街头,那些漫天的条幅与激愤的口号既拷问无能的北洋,更为国家尊严奔走呼号。随后,星星之火顺着江河湖海、大街小巷席卷中国大地,不同城市的学生、市民、工人纷纷响应。而先于“五四”启动的新文化运动,青年群体同样是一支为社会转型鸣锣开道的生力军:反对三纲五常,拥抱科学民主,“德先生”和“赛先生”得以绽放文明。回望百年烟云再看“五四”,青春与变革交织,文明与落后缠斗,那个“少年中国”的愿景已成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一柄不灭的火炬。

《觉醒年代》剧照

或许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相比先贤勇猛坚毅地主动介入国计民生,今天的Z世代,在一些人看来,有时对公共议题显得漫不经心甚至离经叛道,以及批评他们更多关注内心探索而忽视外部世界,所以才有了那个口口相传的论断——这是垮掉的一代。

但,这一代真的是垮掉的一代吗?

王安忆在一篇悼念萧军的文章中写道:那是一个令人醉心的时代,上海的石库门内深深的天井和新式里弄房子狭小的亭子间里,常常有一个激情满怀却身无分文的年轻人,写作着意味深长却平白如话的檄文,将一整个中国沉重的命运,负上他们因结核菌而羸弱单薄的肩背。

沉重、愁苦、单薄,这正是一代人心中标准的青年形象。仿佛青年的朝气就应该与家国苦难而绑定。

我们不能忽略,如今的Z世代,他们是标准意义上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是在现代文明中接受各层次教育并不断社会化的一代。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开化富强的中国,而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用百年前的标尺去丈量今天的年轻人,这实则是制造刻板偏见与规训,而反对刻板与规训本身就是广义上的“五四”所反对的。

近代以来,主流社会更多强调以个体融入大共同体来对抗野蛮落后,并奉行二元论,这自然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的聚力方式,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鲜活个体在宏大叙事面前被抽象化,无法正视、包容人性中的多元,并且容易为了目的而忽视手段的正当性。而这一代年轻人正在尝试做出修正:从“无耻反派”到“迷人的反派”,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到“看见那个落单者”的人文主义,如此这般,看似离经叛道实则是文明社会行进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相比父辈祖辈在历史潮汐起伏错落中“紧绷”着长大,这代人无疑更松弛,而青年一代这种自信、幽默、理性的气质,也正在重塑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

其实,百年前,那群走上街头为国家与民族尊严而呐喊的年轻人并没有走远,相反,他们正以另一种方式“归来”——今天的年轻人,他们勇敢对职场PUA和学术霸凌说“不”,为性别平等而呼喊并大方谈论卫生巾这些母辈羞于启齿的话题,他们重新思考过往社会中那些沉痛、难堪,并将其解构成全新的面貌;他们关心微小也憧憬远方,他们出现在偏远的乡村,为了远方的哭声而坚持用粉笔书写青春,他们站在雪花漫天的边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不是垮掉的一代,这是重建自我与世界联系的一代。

图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从“中国往何处去”,到“如何过好这一生”,当年一代到如今一代话语体系的变化,绝非对公共责任的溃退,而是从自己出发,对个人与时代关系更深层次的重塑——变的,是五四精神的外延,不变的是五四精神的内涵。

当然,我们同样不能在溢美之词下忽视年轻一代的困苦之处。当下,这一代年轻人有些还因为现实压力,而困在考公考编里,困在高昂的生活成本里。同时,在公共领域里,人们期待青年能改变社会,但又吝啬分配给他们相应的资源和权利,同时又结成了一张张社会规训的网,希望年轻人能按部就班地服从。而社会期待与自我期待的种种落差所催生的内耗,正在成为这一代年轻人的精神困局。

梁晓声曾言,“一个社会好还是不好,这一切都向来取决于中年人们是一批一批怎样的中年人”。而相比诘问青年一代,作为掌握更多资源和权利的“中年一代”的我们,是不是该做出更多?“中年一代”要努力保护的不只是一个、一群和一代年轻人,而是保护一种年轻的精神,保护一种在社会既有束缚中横冲直撞和不停发问的精神。

正如这组策划的主题——我们的“他们”。这代年轻人是我们中的一员,但他们的行事与思想又完全独立于我们,他们不附庸于权力,他们甚至不属于父母,他们只属于自己,他们更属于一个与他们同样开放、自由、青春的中国。

“五四”不朽,青春万岁!

点击查看专题

编辑:刘丹 评论员:李明 校对:王菲

相关文章

  • 我们的“五四”,我们的“他们”

    青春的血,总会在这一天的中国热起来。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高校的三千余名学生勇敢走上街头,那些漫天的条幅与激愤的口号既拷问无能的北洋,更为国家尊严奔走呼号。随后,星星之火顺着江河湖海、大街小巷席卷中国大地,不同城市的学生、市民、工人纷纷响应。而先于“五四”启动的新文化运动,青年群体同样是一支

    2025-05-04 08:04:00
  • 生态美景、入境免签:外国游客“解锁”多样中国

    “这是我的幸福时刻。”德国游客Rita头戴遮阳帽,骑着小电驴在阳朔十里画廊飞驰。风扬起她金棕色的发梢,掠过层层叠叠的翡翠色峰林,惹得她对着相机直呼:“我感觉像在童话故事里一样,周围的一切像是在明信片里。”在Rita最新的vlog视频中,竹筏载着欢笑声划开碧玉水面,喀斯特峰丛倒影碎成粼粼波光。网友纷纷

    2025-05-03 18:21:00
  • “现在每天,都想好好活!”68岁阿姨抗癌十年,家医步步扶持令她走出绝望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金智慧大塘新村的小广场上,68 岁的王阿姨正跟着手机视频,优雅舒展地打着八段锦。谁能想到,这位满脸笑意的慈祥老人,竟是一位胃癌术后十年的坚强幸存者。“现在每天,都想好好活!”王阿姨常常如此感慨,而从“活一天是一天的绝望”走出,除了家庭的支持,还有家庭医生团队的默默

    2025-05-03 16:02:00
  • 白宫深陷“泄密门”漩涡 国务卿身兼四职还要接任防长?

    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1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因将美国记者拉入涉密群聊而备受质疑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华尔兹被提名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他腾出来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一职将由国务卿鲁比奥临时代理。目前,鲁比奥身兼四个职位,分别是美国国务卿、美国国家安全代理顾问、美国国家档案馆代理馆长、美国国际开发

    2025-05-03 10:16:00
  • 00后的职业如此松弛?有人一天收入800元!网友慕了!

    五一假期大家都安排好假期了吗?如今不少年轻人中兴起了一种职业——新型地陪区别于传统导游他们主打化妆、拍照、私藏美食路线等个性化服务给游客别样体验在网络上国内外多个热门城市地陪相关话题热度不减大学生地陪一天,800元00后上海姑娘佳颖,毕业于本地高校,曾从事运营和广告工作。因不堪职场压力,向往自由灵活

    2025-05-02 15: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