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十四五”降碳转型迎大考,电力部门有望率先实现碳达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5 11:29:00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备战“十五五”的关键之年,诸多约束性指标的冲刺、考核与下一步工作的谋划、筹备在同步进行。作为“十四五”阶段出台的重大战略决策、被视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将在今年迎来阶段性“大考”。其中,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约40%的最大排放源——电力部门的降碳、减排情况备受关注。

6月5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能源低碳发展”项目课题组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发布《当“风光狂奔”遇上“煤电惯性”:电力部门碳达峰倒计时》报告,对“十四五”以来中国电力部门低碳转型态势进行了回顾分析,并就“十五五”全国碳达峰攻坚战中电力部门的进一步转型提出了相关建议。

电力部门碳排放有望在今年实现达峰

电力部门的低碳转型,历来以降低煤电比例,大力发展新能源为主要抓手。

在煤电方面,根据相关报告,“十四五”以来,我国煤电核准呈现倒U型走势,截至今年一季度,装机规模约2.89亿千瓦,是“十三五”时期获批总量的近2倍。

具体来看,各年度煤电核准波动较大。此前,我国在“十三五”收官阶段曾因煤电风险预警“松绑”而出现“抢闸冲锋”,新增核准量“井喷式”增长,2020年同比暴增231.6%。当年9月,我国正式提出了“双碳”目标,随着2021年相关顶层设计政策的出台,煤电热潮迅速冷却,当年新增核准量同比下降了57.7%,为“十四五”的“双碳”工作开了个好头。

不过,2022年,我国多个地区出现电力供应紧张问题,“运动式”减碳引发争议、反思,反映在煤电核准方面,2022年至2023年连续两年新增核准量增长,其中2022年同比增长了389.1%,2023年继续增长,单年冲破1亿千瓦达到峰值,又引发“煤电复兴”“煤电狂飙”等讨论。

此后,在政策推动、电力供应情况好转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2024年的煤电新增核准量终于走低,同比减少了41.5%。不过,对比以往来看,“十四五”时期新增煤电核准规模始终都处在高位,今年一季度,我国煤电新增核准量约1129万千瓦,已接近2019年全年水平。

虽然煤电发展仍存“惯性”,短期内“第一电源”的位置也难以撼动,但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的高速发展,正从增量上改变着电力系统结构。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9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5.4亿千瓦,相加已达到15.3亿千瓦,相比2020年底增长了约1.89倍,在总装机中的占比从24%提高到了近44%。去年10月底,我国即提前6年兑现了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承诺,今年一季度二者装机总和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且至今仍保持着增长态势,凸显出新能源发展势头之强。

虽然新能源受限于波动性、电网接纳等问题,在发电方面的表现逊色于装机增速,但近期的步伐也同样在加快。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量约占全社会新增用电量的86.44%,其中风电、太阳能合计新增发电量贡献了约56.8%的全社会新增用电需求。而且,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这一占比仍在进一步提升,今年一季度,风电、太阳能的新增发电量已经超过了全社会的新增用电量。

上述报告指出,若延续这一趋势,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有望满足全社会新增电力需求,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力部门的碳排放有望在 2025 年达到峰值。这也比此前部分机构预测的时间点有所提前。

电力低碳转型仍需继续发力

电力部门碳排放的率先达峰,无疑将大大提振我国2030年整体实现碳达峰的信心,但就目前来看,“双碳”工作仍在攻坚之时,“十四五”关于碳排放、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相关规划目标能否完成,也面临不小的压力,近期也有一些专家对此进行了讨论、建言。

想要更好地为“十四五”的“双碳”工作收官、备战“十五五”的攻坚战,也需要进一步深化电力低碳转型的相关工作。

针对围绕在煤电领域的诸多争议、疑虑,上述报告认为,尽管近年来电力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但电力系统尚不存在容量缺口。报告援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指出,2024年我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为14.5 亿千瓦,而全国电力装机总量高达33.5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为14.4亿千瓦,已接近最高用电负荷。

据此可看出,就目前情况而言,现有火电装机已基本满足尖峰负荷需求,无需冒着重蹈产能过剩覆辙、加剧降碳转型难度的风险持续大规模扩张煤电装机容量。

报告还同时指出,近年新核准通过煤电项目中,仍以百万级燃煤发电机组为主,但这些项目难以提升系统“调谷”能力,反而有可能加剧电力系统向下灵活性的不足,并非应对新能源波动性的优选方案。总体来说,继续依靠大规模新增煤电装机来平衡电力系统的规划思路已难以适应当前需求。

对于电力部门接下来的降碳发展,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低碳转型进程的有效衔接,绿色和平也给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建议尽快出台电力部门转型顶层设计政策文件。通过更新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机制,出台控制煤电发电量与有序转型的时间表,引导煤电等电力部门关键领域开展更深度的低碳转型;通过提升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目标与投资力度,助力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量对于煤电的替代,实现电力部门在2025年前碳达峰和净零排放发展目标;

二是建议尽快建立尖峰负荷的资源保障体系,以更具经济效益的方式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与气候韧性。该机构认为,在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电力资源充裕度技术经济比较的方法,可以从规划层面优化电力供应结构、设计尖峰负荷资源保障体系,以更经济的方式满足同样的电力服务,使得整个规划的社会总投入最小,避免电力系统整体效益进一步下滑;

三是建议充分挖掘“源网荷储”灵活性潜力与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同时大力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不将新建煤电项目当做能源保供的“最优解”。该机构也提示称,地方政府宜尽早摆脱依赖煤电发展的惯性思维,加大力度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和需求侧响应等灵活性资源创造更多有力政策条件。这些举措将为用能大省提供更多低碳、高效和经济的解决方案,创造更多就业和绿色增长。

实际上,2024年以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降碳转型等政策出台速度明显加快。从去年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 年)》、《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到今年的“136号文”(即《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等,重磅政策陆续面世,国家能源局也于近期组织开展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电力部门的深化转型有望进一步提速。(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相关文章

  • 马远良同志逝世

    西北工业大学7月12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水声工程、信息科学和水中兵器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与教育家,航空声呐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远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11日12时14分在西安逝世,享年87岁。据介绍,马远良1938年

    2025-07-12 17:17:00
  • 我国托育服务县级覆盖率达98.5% 普惠托育服务更加优质

    据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记者 田晓航)2024年我国托育服务县级覆盖率达到98.5%,托位数连续3年增长率超过20%,普惠托育服务更加优质、可及、便捷。这是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1日在京举行的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中了解到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

    2025-07-12 12:28:00
  • 麦积区新能源节能环保新炉具:赶订单 抓生产 忙销售

    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特约记者 窦耀辉 实习记者 窦艺)室外热浪袭人,室内焊花飞溅。连日来,位于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的甘肃友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焊接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品炉具,赶订单、抓生产、忙销售,一派繁忙景象。今年,该公司新款“友鸿”“天乐”两大品牌炉具销售订单达1千多万元、炉具4

    2025-07-04 11:21:00
  •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55%!上合组织重磅报告在甬发布

    参会人士合影。今天(6月26日)上午,在宁波举办的上合组织能源部长会的开幕式上,《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可再生能源合作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优势明显,合作前景美好。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上合组织国家的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

    2025-06-26 15:15:00
  • 桩车增量比达1:3!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形成良性适配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记者从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了解到,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截至5月,累计数量已突破1440万台。2025年以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最新数据显示,公共充电桩数量5月较4月新增9.1万台,同比增长33.9%,单月增量规模显著。

    2025-06-17 10: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