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苏疾控提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11:33:00    

春末夏初,气温升高,蜱虫也逐渐活跃起来。在这个季节,蜱虫病高发,公众应该如何防范?江苏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主管医师梁姝怡为大家解答。


问题1:什么是蜱虫病?

答:蜱虫病,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病原体为新型布尼亚病毒。


问题2:蜱虫病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答:该病潜伏期一般为7—9天,长者可达2周。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多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不适、乏力、肌肉酸痛、头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后期常出现心、肝、肾等脏器损害的表现。病情较重者可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晚期可有皮肤淤斑、吐血、黑便。极少数严重病人还可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病死率可达30%。


问题3:公众应如何做好防范?

答:蜱虫病主要有以下两种传播途径,公众可以从这些因素来进行防范。


通过蜱虫叮咬。在蜱活跃的季节(3-10月)应尽量避免去森林、丘陵地区草地等环境。如有需要,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1. 穿浅色长衣长裤,扎紧裤腿。


2. 裸露的皮肤涂抹含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液(霜)。回家后及时洗澡,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位有无蜱附着。


3. 如果同时携带宠物,需及时检查宠物耳部、腹股沟等部位有无叮咬的蜱,并注意切勿徒手捕捉宠物身上的蜱虫或其他寄生虫并进行挤捏,可佩戴手套并使用镊子等工具进行捕捉,并将捕捉到的蜱虫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通过人传人。蜱虫病的急性期患者及重症患者的血清病毒载量水平较高,传染性也较强,密切接触者具有高危感染性。此外,患者的体液、呕吐物等也被证实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无有效防护下接触患者体液、呕吐物等也是感染该病毒的危险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和看护人接触病人时应当采取通用防护措施,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温、高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在抢救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是病人有咯血、呕血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当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病人血液直接接触。



来源:健康江苏

相关文章

  • 西藏最新招聘!国企、上市企业等岗位760个

    来源:拉萨融媒微信公众号

    2025-07-27 10:31:00
  • 确诊超4000例,基孔肯雅热啥来头?专访中疾控专家

    根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最新的通报,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其实我国早在2008年就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此后在2010年、2019年等都曾发生过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但规模都非常小。为什么今年佛山疫情规模比以往都大?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等其他蚊媒传染病

    2025-07-26 08:58:00
  • 医院里的“第三空间”治愈系: 一杯咖啡的医疗边际效用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李文芳 王蕊 江晨 王屹峰 周悦华在人来人往的医院,消毒水的气味与焦虑的情绪交织弥漫。不知从何时开始,浓郁的咖啡味逐渐渗透其中,让医院里的“原味”增添了丰富的层次。两三名身着大白褂的医者,手持咖啡探讨着手术方案;年轻的患者一边打吊瓶一边喝着咖啡,刷着手机忘却暂时的焦

    2025-07-26 07:43:00
  • 冒雨上门 社区医护人员为行动不便老人开展健康检查

    【来源:泉州晚报】医护服务零距离 泉州网7月13日讯 (融媒体记者宋万春 通讯员苏少平 郭雅琪 梁薇 文/图)连日来,石狮遭遇连续强降水,部分路段积水难行,给行动不便的患者就医带来不小困扰。然而,7月10日上午,湖滨街道林边社区的蔡阿姨却没为此犯愁——通过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互联网+护理服务”,

    2025-07-13 13:07:00
  • 七月守护 温暖同行——国寿财险开展“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

    在此七月流火时节,中国人寿财险重庆市分公司积极响应行业号召,围绕“爱和责任 保险让生活更好”的主题,与公众同行,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大家普及保险知识,用心守护人民美好生活。赓续红色血脉,筑牢初心使命。分公司将党的建设深度融入学习教育,党委书记亲自走上讲台,以《深化认识 久久为功:以永远在路

    2025-07-09 10: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