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把科技人才“送”到企业创新一线(建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0:22:00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创新型科技人才。然而,当前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存在一些壁垒,需从优化政策、搭建平台、完善机制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创新一线流动。

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企业科研平台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人才集聚的瓶颈。应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向企业延伸,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战略科研平台;加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建设,围绕区域内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协同创新,构建区域创新生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全球技术竞争与合作,确保企业技术、产品和服务符合国际市场前沿需求。

积极拓展企业一线科技人才未来发展空间,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一方面,推动建立以市场和贡献为导向的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打破学历、资历等限制,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企业科技人才实行“破格直评”,直接评定高级职称;另一方面,推动建立校企科研成果、人才评价互认机制,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不同领域,突出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确保人才在不同单位的评价结果能够相互认可,破除双向流动的身份壁垒,从而实现人才在企业与高校之间的顺畅流通。

改进企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消除企业科技人才后顾之忧。完善荣誉激励体系,在各级科技项目、人才计划、社会荣誉评审中,向在企业创新创造的一线科技人才倾斜,给予企业的科技人才应有的认可和荣誉。同时为企业科技人才提供多层次保障,实施“科创人才安居工程”,在产业园区配建人才公寓并给予人才租金补贴。

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要积极创新组织形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实施高层次人才“双聘制”“兼聘制”,鼓励企业技术骨干到高校兼职授课、参与科研项目、指导研究生,同时引导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鼓励高校及科研院所到企业设立联合实验室,实现“编制在院校、科研在平台,转化在企业”,推动校企科技人才、仪器设备、场地硬件等创新资源共享共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行“银发专家顾问团”“候鸟式专家工作站”等模式,吸引退休科学家及短期项目专家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7日 18 版)

相关文章

  • 福建农林大学举办2025年海内外英才论坛,广纳全球英才

    4月25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2025年海内外英才论坛启幕。开幕式和主论坛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100余名海内外青年学者齐聚现场,700多名学者线上参与,共探学术前沿,共商发展大计。据悉,本次论坛通过《自然》等国际顶尖期刊及多平台宣传,吸引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1000位学者报名,其中海

    2025-04-25 22:34:00
  • 莒县开展书画人才服务月暨沂蒙画派东莞行主题创作活动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5日讯 近日,莒县开展书画人才服务月暨沂蒙画派东莞行主题创作活动。18名书画家观摩了齐长城遗址、大沈庄、赵家石河等地,围绕东莞镇人文特色、地域风貌、乡村振兴、红色文化等内容进行现场主题创作。山东沂蒙画派研究院院长何乃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天在县委组织部的带领下,我们沂蒙画派及

    2025-04-25 21:31:00
  • 湖南企业看过来,“出海必备工具书”了解一下

    华声在线4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可心 通讯员 刘慧)今天,省贸促会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湖南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与纠纷应对指南》,这是我省聚焦“走出去”企业首次发布涉外知识产权保护专业指南,旨在让湖南创新成果在国际市场上站得住、走得稳、叫得响。当前国际竞争日益聚焦科技创新,知

    2025-04-25 17:25:00
  • 谢霆锋演唱会含泪唱与王菲定情曲 时隔20年唤起无数人回忆

    4月24日,香港启德体育园,谢霆锋时隔20年再度登上演唱会舞台,成为首位在启德体育园开唱的华语歌手,唤起无数人的青春回忆。4月24日晚,谢霆锋在香港启德体育园的主场演唱会正式开唱,现场多达80多位明星艺人到场助力,英皇全员出动场面十分壮观。容祖儿、蔡卓妍、关智斌、周励淇、欧阳震华等现身包厢区域,大家

    2025-04-25 16:39:00
  • 最高2000元,这项补贴政策延续实施!

    要点速览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继续实施稳岗返还政策至2025年底,中小微企业按不超过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返还、大型企业返还比例不超过30%。继续放宽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参保年限并拓宽受益范围至2025年底。参加失业保险12个月以上的企业在职职工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初级(五

    2025-04-24 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