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如玉的石头

前两天去了曲院风荷公园,走过靠近郭庄的流金桥,举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突然间想起来5年前,曾经路过这座小小的流金桥,看到的那一幕场景,与曾经写下的文字。

那年的某日,我与一朋友,在曲院风荷公园里漫步。我们俩走至一条幽静的小径上,刚踏上这座叫“流金桥”的小石桥,便看到了一个有点特别的场景,一位年轻的女子,身着红衣黑裙,双腿跪在石桥的台阶上,用手拥抱着石桥栏杆上小石狮子,让一个举着单反相机的摄影师为她拍照。出于拍摄的本能,我也急忙举起手机,蹲在摄影师的边上,也接连按了几下。
那女子拍照时的神情与举动,定格于手机里的成像,让人看着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她的眼神,有的是在向远处眺望,有的则是低头的沉思状态;然而,那个跪着的姿势,又似乎与眼神有点不太相符。
听到了相机声咔嚓了几次后,她便立刻让摄影师,把刚刚拍完的摄影画面给她看,看后又马上说道:“不对,不对,这样拍不太好,再重新拍过吧……”接着,她匆匆下了台阶,依然双腿跪在台阶上,拥抱着桥栏杆上的石狮子,明亮的双眸注视着远方,让桥上的摄影师继续为她拍摄。如此这般,他们折腾了好几次,她再次在相机上观看拍摄的效果。
我有点不解,于是乎,便也好奇地凑上前,观看了一下相机里画面。
我发现了他相机里拍摄的画面并不唯美,还不如我手机里的成像,来的更加漂亮些。不过,从他们两人之间对话的只言片语里,我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这个红衣女子,今日想在这里,让自己脑海里,时常萦绕的儿时梦境,在这桥上此时此刻变得真实可触。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她儿时应该曾经或许刚好在桥上跪着玩耍时,大人给她拍摄过照片留了影。今日,她还想在这个同样的地方,以当年同样的场景与身姿,重现一下梦中儿时的美好光阴……
从过去到现在,世间万物都在柔情地老去,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挽留与捕获。或许可能只有在艺术创意之中,才能将那种不可能,变成可……
记得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国外女摄影师的一个系列摄影作品。那个系列的照片里内容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按照老照片中的衣着与地点,还有姿势和表情,拍下一张新的照片。这样的创意,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其实我觉得最难的是,如何让拍摄者重现当时的神情和姿势。然而,那女子此刻的姿势与神情,定然与她儿时的状态不太相符。让一个成年人去模仿儿时玩耍的天真的样子,应该会有点难度。不然此刻定格的成像,才会让她自己和别人(包括我)感觉不太好。
人之所以怀念童年,想必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关于自己年少时的美好回忆。那种回不去的美好时光,就叫童年。而童年则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让人想往,曾发生的一件件趣事,永存在美好的记忆里。
待我们慢慢长大了,自己对童年的回忆,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深!
花,一年只开一次;童年,亦是如此,永远都不会往返!


我将自己拍摄的照片,放在了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群里,不料,由此引发了一场小小的骚动。
有人说:“美女怎么拍都是漂亮的。”也有人说:“这样的跪姿不太好。”还有一个人干脆说道:“废片!”有个网名叫小辉的人,特将此照片裁了一下后再发上。图片上只是突显了她的上半身,照片果然一下子漂亮了许多。而我却在用我现场之所见,竭力地解释着那位红衣女子摄影时的情形。
说实话,裁剪后的照片虽然漂亮了许多,但它一定不符合她儿时那个场景,那个她如初设想的,儿时那个纯净轻盈的身影。
人总在内心深处里,总是莫名的怀有一种重返童年的执念,希望能让瞬间的定格,来挽留住曾经的美好时光。
我自己也有许多的童年照片,那是因为我的邻居们有好几个是报社的摄影记者,每次工作之余,手上的胶片有多余时,就会为我们这些邻居的小孩子拍上几张照片,拍完就可以把那一整圈拿去冲洗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重现儿时的模样,因为真的是有一定难度的。


每一个童年的回忆,都是真实犹如梦幻般的花儿,如今早已在生命某个角落里,静静地绽放着,即便它们早被岁月之风吹走,散落于天涯海角,又怎知不会有哪一阵思念之风吹过,再将它的种子悄悄地送来,在心里暗暗地开花……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