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民企为全球贸易注入活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6:19:00    

202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3.85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24.33万亿元。民营企业已连续6年稳居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2024年更实现新突破: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首次超过60万家,达到60.9万家;首次成为我国高技术产品的最大进出口主体,进出口高技术产品增长12.6%。民营企业逐渐做大做优做强,为全球贸易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走出国门扬长避短

“走出国门做生意,企业才能真腾飞。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的业务已经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玫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李传军说,近年来集团加大力度开拓海外市场,2024年海外销售额超过40亿元。

从短期看,出海有助于企业寻求更大增长空间;从长期看,能够增强企业在全球市场、产业链和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秘书长李兵书分析,民营企业出海具有两大优势。民营企业市场灵敏度高、决策链条短,能够根据海外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开拓新业态、新模式;中国拥有最为完备、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产业链,民营企业可以依托供给优势快速量产并降低成本。

政策与资本也积极为民企出海赋能。李传军表示,海关“全链条服务体系”大大简化了出口流程,商务部门通过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广交会、进博会等国际展会则成为企业对接需求、拓展订单的重要渠道。

共享发展机遇红利

从传统的商品贸易、工程承包到海外设厂、供应链出海,民营企业布局全球化的“打法”发生变化,一条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航道已被打通。

“2017年《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增强了我们构建全球化生产体系的信心。”李传军告诉记者,考虑到近年来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为降低产品出口和海外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玫德集团加快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海外有基地,可以更好与国内协同。此外,多元货币结算降低了汇率波动影响。”

李兵书观察到,民营企业海外建厂是多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除了绕开贸易壁垒,更多是出于提高本地化经营程度、辐射周边市场等需要,还可以通过对海外工厂的管理反哺国内总部,重塑企业体系。

“对并购和新建的海外工厂,我们一般只派驻核心管理团队,工人仍以本地化为主。我们同步输出管理和文化,并通过数字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海外工厂并购、新建当年就盈利。”李传军说,集团给驻在国带去了先进技术和理念,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大型企业发挥链主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协同出海,能够更好控制生产效率、标准、质量。”李兵书建议,制造业企业出海,可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运营经验的产业园区入驻,提前了解当地外汇储备、市场行情、招商政策等情况,尽可能降低风险。

新业态新产品“走进去”的方式有所不同。作为较早一批出海的AIGC软件企业代表,万兴科技通过组建本地团队、开发本地化产品、利用本地资源打入市场。“以日本市场为例,我们在当地有5600多家合作伙伴。”公司董事长吴太兵认为,服务出海对团队本地化、企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依托大数据分析区域市场偏好,并重视粉丝互动、社媒评论、市场监测等反馈。”

参与国际公共采购

以联合国采购为代表的国际公共采购,成为近年来许多民营企业拓展业务的新选择。

“参与联合国采购,盈利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一渠道在国际市场打响品牌、赢得认可。”天津中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从1995年开始和联合国“做生意”,副总经理陈华清告诉记者,在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联合国采购收汇风险低、市场稳定、避免壁垒等优势更加凸显。

联合国采购类目庞杂,包括食品饮料、医疗器械、机械设备等上万种商品。联合国采购平台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发出了33256个采购需求。然而,让陈华清感到遗憾的是,联合国每年向中国企业直接采购的商品量,与中国制造业大国、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并不匹配。“2023年联合国采购了约160亿美元货物,有三分之一产自中国,但直接与中国企业签合同的只有3亿多美元。”陈华清说。

另一个让陈华清感到“不匹配”的是,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企超过60万家,但注册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的企业仅1万家左右。“一方面是联合国采购单笔体量小、发单零散,且收货后才付款,占用资金时间较长,民企参与兴趣不高;另一方面,联合国采购程序和规则复杂,对民企是不小的挑战。”陈华清说。

为了提高中国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公共采购中的份额,陈华清带领团队注册公采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搭建国际公共采购大数据平台,帮助更多企业进入这一潜力巨大的贸易领域。

了解规则、合规经营是民营企业在海外稳健前行的基石。吴太兵介绍,万兴科技专门构建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组建了专业团队进行知识产权风险管理。

“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不是‘一锤子买卖’。”李兵书表示,企业出海要尊重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维护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既要实现经营目标,也要兼顾社会责任。(经济日报记者 曾诗阳 康琼艳)

相关文章

  • 2025上海车展:全球化新趋势下的产业重心重塑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如期揭幕之际,中国汽车产业在“懂王”关税大棒之下展现出怎样的韧性?带着这个疑问,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以全球化视角对中国车企展开深度观察。走完一圈展会,记者发现美国施加的关税对中国汽车确实有影响,但并不大。2024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的约640.7万辆中,美国市场占比不到2%。车

    2025-04-24 11:01:00
  • 最高2000元,这项补贴政策延续实施!

    要点速览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继续实施稳岗返还政策至2025年底,中小微企业按不超过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返还、大型企业返还比例不超过30%。继续放宽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参保年限并拓宽受益范围至2025年底。参加失业保险12个月以上的企业在职职工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初级(五

    2025-04-24 10:01:00
  • 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白云山维一筑牢创新发展根基

    在第二十五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广州白云山维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山维一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号召,将知识产权工作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以“保护创新、诚信经营、品质为先、责任担当”为行动纲领,全面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速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彰显品

    2025-04-23 15:30:00
  • 中东电动汽车市场逆势升温 全球车企加速布局应对美国关税冲击

    来源:央视新闻编辑:赵妍当地时间4月21日至4月23日,第四届电动汽车创新峰会在阿布扎比国家展览中心举行。多家车企表示,能够感受到美国关税政策对于汽车市场的冲击,他们已经开始寻找替代方案。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首席执行官 阿卜杜拉赫曼·萨米:企业自然会流向更开放 更宽松的市场,所以不难预见,未来我们可能

    2025-04-23 10:30:00
  • 辽宁一季度对东盟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近两成

    22日,记者从大连海关获悉,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落地生效,我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今年第一季度辽宁对东盟进出口242.6亿元,连续6个季度保持增长,同比增长19.7%,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3国进出口分别增长9.6%、32.7%、54.5%。为支持辖

    2025-04-23 1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