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束光照了进来……”75岁胰腺癌患者亲述治疗经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20:30:00    

2024年9月,75岁的陶先生因罹患胰腺恶性肿瘤,在上海华山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傅德良教授团队的治疗下,成功接受肿瘤切除手术,并历经半年化疗后重获新生。这段与病魔抗争的历程,让他深切感受到“大医精诚”的力量。

近日,陶先生通过一封感谢信,向静宝讲述了自己的就医故事,以及对医生的感谢。

上下滑动,查看感谢信内容↓

陶先生说,那时他刚手术出院不久, 因腹部伤口需处理,挂了一专家门诊。那次门诊确定了AG化疗方案,每月三次化疗。当时的医生说,可做个基因检测,对今后化疗方案作些调整会有参考价值。没想到,AG方案第二次化疗后,人很难受,验血常规,白细胞低至2.4。于是,陶先生第一次挂了傅德良的特需门诊

初见傅德良的患者,会对他的一头白发留下印象。这位温文尔雅的医生,每日对战的是十分凶险、乃至可称得上是“残暴”的对手——胰腺癌。面对陶先生的忧虑,傅德良一边耐心地安抚陶先生,一边通过仔细查阅陶先生的化疗细目、基因检测报告、出院前腹部CT报告和Ca199等指标,精准地对化疗药剂方案作出调整,并决定将今后化疗周期定为两周一次。

“傅教授在制定方案时的一丝不苟,让我对治疗充满信心。”陶先生回忆起化疗的那段艰难时日,傅德良的悉心叮嘱总是让他心头一暖。

陶先生告诉静宝,他每一次挂傅德良的专家门诊,内心都是满满的期待与信赖。每次就诊时,傅德良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他:“一定要像正常人那样饮食,注重增加营养,把体重提上去,还有,务必得把血糖控制好,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顺顺利利地完成化疗。”

“后来,我偶然看到一篇医疗报道,傅主任不止一次地着重提出‘病人的营养平衡应该放在第一位’。”

陶先生意识到,傅德良给予他的悉心叮嘱,并非特例。这位医生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能毫无保留地给予同样专业、贴心的建议,展现出一名医者的责任与关怀。

治疗过程中,傅德良的医德风范更令陶先生动容。据陶先生描述,曾有病友试图赠送红包表达谢意,被傅德良婉拒:“您是外省人,经济本就不宽裕,这钱留着补充营养。”类似的故事在患者间广为流传。

2024年底,考虑到陶先生年迈体弱、化疗反应剧烈,傅德良主动协调其转至华山医院静安分院,即静安区中心医院继续治疗。

2024年春节前,陶先生在静安区中心医院化疗时,与同病房的一名患者朱老伯交流起来,说起傅德良,那名患者便激动了起来,说自己是来自外省的一名农民,诊断出良性的胰腺肿瘤。

傅德良在看诊时得知了此事,关切地对他说:

“华山医院是三级医院,住院医疗等费用相对较高,我给你安排,今晚就去静安分院(静安区中心医院)住院,下周二在那里我给您做手术,争取让您能赶回家过年。”

秉持着对病患的深切关怀,傅德良时刻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医者仁心”在这些点滴善举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化疗后期,陶先生有些过敏,人特别难受,于是又挂了傅德良的专家门诊。门诊时,傅德良仔细地查看陶先生的化疗出院小结和验血报告,耐心倾听陶先生诉说化疗后的种种反应,并向陶先生解释,化疗各辅助药物的过敏反应会因人而异,建议陶先生同步要和分院医生沟通,根据情况调整用药。

这对于进行了数月化疗的陶先生而言,无疑是一剂定心针。“在傅教授这里,我真切体会到了一位医界名家对患者的尊重与理解,也让我对后续的治疗多了几分底气与信心 。”

今年4月初,陶先生化疗结束,再一次前往傅主任的专家门诊。傅德良综合出院小结、腹部CT影像等多方面资料,制定了后续的治疗方案,让陶先生服用抗肿瘤药,并开了保肝利胆等药物,他叮嘱道:

“要是服用这种抗肿瘤药一周内身体不适,下周你再来就诊,咱们可以考虑换另一种药。保肝利胆的药一定要坚持吃,当然也可吃中药以调理,这对身体恢复很重要。”

从去年9月的那场手术,到今年3月底,陶先生顺利完成了六个化疗周期,说起傅德良,陶先生忍不住翘起大拇指:“这让我深为感动,能遇到傅主任这样为病人着想的好医生,无疑是我莫大的幸运。”在陶先生看来,傅德良的诊疗模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医患关系的桎梏,并强调“治疗需兼顾个体差异”,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共情,让陶先生深感“被尊重、被理解”

傅德良,复旦大学外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外科主任。作为一名胰腺外科专家,傅德良获得过的称号真不少,上海市医学领军人物、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胰腺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除了过硬的技术本领,傅德良带领华山医院胰腺外科跻身国内顶尖梯队的秘诀,还在于他始终将“医者仁心”置于首位。

“不管多难,要给患者一束光。”

这是傅德良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胰腺癌这一“癌中之王”,他不仅以精湛技术挽救生命,更用点滴善举疗愈患者心灵。陶先生在感谢信中写道:“大医精诚,止于至善,傅教授对我的悉心医治,早已化作我生命中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记,永不忘怀。”

医学的温度,既源于技术的精进,更离不开对患者疾苦的深切体察。在医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从优化分级诊疗到推动医联体资源下沉,华山医院胰腺外科的实践,也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提供了新的思路。

编辑:路景斓

资料:受访者感谢信、华山医院官网

封面:图虫创意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全国预防接种日:带状疱疹“防大于治”,慢病人群接种疫苗安排上

    “门诊上有一位7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本身他有周围神经病变,得了带状疱疹之后,疼痛的症状非常明显,导致患者难以入睡,其他并发症也更显著。”在“健康中国家 疫苗护万家”主题科普采访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姜雅秋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享道。今年的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预防接种日

    2025-04-24 16:42:00
  • 拉伤发烧都得坚持 “减肥训练营成了魔鬼训练营”

    “看!我们的学员多投入,夏天就快到了,赶快加入我们,动起来!”4月16日,北京某减肥训练营里,一场直播正在进行,工作人员一边浏览弹幕一边激情解说,直播的画面里是做着动作喊着口号的教练和前排的“优秀学员”。没有完全进入画面的,还有四五十名身形各异的学员,他们跟着教练的指令挥手、跑跳,可没多久,就有人跟

    2025-04-21 08:04:00
  • 减肥训练营成了魔鬼训练营:拉伤发烧都得坚持 住宿环境差饭难吃

    “看!我们的学员多投入,夏天就快到了,赶快加入我们,动起来!”4月16日,北京某减肥训练营里,一场直播正在进行,工作人员一边浏览弹幕一边激情解说,直播的画面里是做着动作喊着口号的教练和前排的“优秀学员”。没有完全进入画面的,还有四五十名身形各异的学员,他们跟着教练的指令挥手、跑跳,可没多久,就有人跟

    2025-04-21 07:46:00
  • 斜视患者的新生:致谢医护团队,勇敢追求幸福

    近日,南昌洪城爱尔眼科医院乔丽萍博士带领的团队收到了一封来自斜视患者手写的感谢信。患者在信中特别提到在就诊过程中感受到的专业医疗服务和舒适的就诊体验,并对乔丽萍博士、江燕主任带领的医疗团队表达了感谢。据悉,患者小李(化名)的眼睛从小便有斜视问题,因家住山区,父母在外工作,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对于斜视

    2025-04-19 11:27:00
  • 术后三天就能下床!83岁老人肿瘤手术后快速康复

    长期以来,高龄患者被认为手术耐受性差、术后恢复慢,不适合接受复杂高难度手术,但随着微创外科、智能化影像导航以及ERAS康复体系的进步,这一观念正在被打破。近日,83岁的梁奶奶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拆弹”手术——通过腹腔镜微创技术切除了胰十二指肠部位直径7厘米的肿瘤。术后仅3天即

    2025-04-15 2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