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山“万人坑”遗址的血色记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0:00:00    

矗立在松柏旁的东山“万人坑”石碑。

□文/摄 本报记者 吴树江

2025年夏日的一个清晨,铅灰色的雨幕笼罩着鹤岗市东山区。雨滴砸在东山“万人坑”遗址的青石碑上,溅起细碎的水花,顺着“日本帝国主义以人换煤铁证”的刻痕蜿蜒而下,像极了八十余年前未干的血渍。遗址四周的松柏在雨中肃立,枝叶间滴落的水珠,正将那段被掩埋的苦难岁月,重新浸泡成可触的疼痛。

坑底白骨:被铁丝穿透的控诉

记者在遗址展厅的茶色玻璃展柜前看见,千余具白骨触目惊心地堆叠着。一具头骨的眼眶处穿绕着锈迹斑斑的铁丝,另一具遗骨的腿骨呈扭曲的断裂状,更有几具尸骨的腕骨处残留着捆绑的勒痕。1968年发掘的80平方米区域,不过是这座“人间地狱”的冰山一角——当年日本侵略者将这里变成抛弃死难矿工的乱葬岗,天然大坑里层层叠叠的尸骨,至今仍保持着被拖拽的挣扎姿态。

“看这具骸骨,肋骨上还嵌着煤块。” 讲解员的声音低沉沙哑,手电筒的光束扫过一具蜷缩的尸骨,“他可能是在井下塌方时被活埋的,临死前还保持着挖煤的姿势。” 展厅顶部的灯光惨白,玻璃上映着参观者模糊的倒影,有人抬手拭泪,有人握紧了拳头。墙上的老照片里,上世纪40年代的矿工们穿着麻袋片制成的工服,在黑暗的矿井里佝偻着背,身后的矿车装满煤炭,却装不下他们被碾碎的生命。

橡子面与电网:劳工的炼狱法则

“十二月里到过年,年节好过日子难;把头吃的酒席宴,咱们吃的橡子面……”展厅循环播放的民谣带着难以言说的苍凉,将时光拉回日伪统治时期。南山选煤厂退休工人战玉才的口述记录静静地躺在展柜里:九岁随家人从山东被骗到鹤岗,十岁下井当童工,父亲病重时想喝一口玉米面粥而不得,最终攥着拳头死在风雪夜,姐姐被把头抢走顶债,弟弟冻毙在炉灰堆旁。

更令人发指的是矫正辅导院的暴行。遗址复原的电网模型前,游客们驻足凝视:1944年建立的这座“人间地狱”,四周围着三层电网,岗楼的探照灯曾映射无数逃亡者的血路。佳木斯装卸工杨丙井被抓时后背画的粉笔圈、青年学生因不肯交出红毛衣被镐把打死的悲惨、病号监房里被减半的口粮……展柜里泛黄的“浮浪登记表”上,密密麻麻的姓名旁标着“死亡”“失踪”,而日本监工的日记里却写着:“满洲苦力大大的,死了死了的没关系。”

瓦斯爆炸的场景复原区,声光效果还原了1945年那场浩劫:模拟的爆炸声震得展柜玻璃轻颤,“井口被沙袋封死”的实景模型里,98名矿工的剪影在“烈火”中扭曲。资料显示,日伪时期鹤岗每产出1000吨煤,就有4到5名矿工殒命。

反抗的星火:黑暗里的矿工怒吼

在“矿工斗争史”展区,一面墙上贴满了泛黄的简报:兴山机电工人砸毁机器水淹矿井、南岗矿工放“哑炮”抵制出煤、西山工人痛打汉奸把头“秦桧”……展柜里陈列着一把锈迹斑斑的洋镐,它曾属于1944年东山矫正院暴动的矿工——数百人冲破电网时,用这把洋镐砸开了手铐脚镣。

“中国人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展厅中央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当时幸存者张洪业的证词。1944年,他被把头拖往万人坑时昏迷不醒,工友徐之洪冒死将他救回,“当时他还有气息,脸上全是血,指甲缝里全是泥,那是抓地求生留下的啊!”如今,张洪业的后代每年都会来此献花,他的故事被刻在展厅的纪念墙上,与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白骨一起,成为反抗精神的注脚。

雨幕中的回响:当历史成为教科书

雨渐渐停了,一束阳光穿透云层,照在遗址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铜牌上。一群中学生打着伞走进展厅,在白骨展柜前,有女生偷偷抹泪,男生们则攥紧了校服袖口。“老师,他们的亲人后来找到他们了吗?”一个扎马尾辫的女孩轻声问。讲解员摇摇头,指向展厅尽头的“无名烈士墙”:“很多人到死都没留下名字,但历史记得他们。”

离开时,雨又淅淅沥沥下了起来。遗址门口的纪念鼎上,“勿忘国耻”四个大字被冲刷得格外清晰。远处益新矿的井架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如今的矿工们坐着安全电梯下井,再也不必担心“大舞台”采煤法的灭顶之灾。但这片土地下埋藏的血色记忆,如同坑底的白骨,永远在提醒着:落后就要挨打,和平来之不易。

雨滴仍在石碑上敲打,那不是哭泣,而是千万个亡魂在雨中低语——铭记,才是最好的祭奠;自强,方为永恒的告慰。

相关文章

  • 东山“万人坑”遗址的血色记忆

    矗立在松柏旁的东山“万人坑”石碑。□文/摄 本报记者 吴树江2025年夏日的一个清晨,铅灰色的雨幕笼罩着鹤岗市东山区。雨滴砸在东山“万人坑”遗址的青石碑上,溅起细碎的水花,顺着“日本帝国主义以人换煤铁证”的刻痕蜿蜒而下,像极了八十余年前未干的血渍。遗址四周的松柏在雨中肃立,枝叶间滴落的水珠,正将那段

    2025-07-09 10:00:00
  • 这些“苏超”数据告诉你,中国足球应该打好哪些基础

    “苏超”单场观众人数再创新高,首次突破6万人。7月5日晚,南京队在主场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迎战苏州队,60396人现场观赛,刷新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纪录。外加同期举行的另外两场“苏超”比赛,第6轮“苏超”的场均观众人数已达到3.9万人,与全球最顶级的专业足球联赛英超联赛(场均观众4.0万

    2025-07-05 21:35:00
  • 济宁:系统保护让文化遗产焕新而生

    一直以来,济宁都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并通过系统性保护让文物说话、以创新转化促文化赋能、借文明互鉴展中国气象。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召开在即,《大众日报·济宁新闻》策划推出“解码济宁文化基因”专栏,集中展现“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文化传承创新之路。□ 本报记

    2025-06-18 09:09:00
  • 太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人社部重点联系产业园

      本报讯 市人社局6月13日消息,人社部近期印发文件正式认定太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人社部重点联系产业园。这是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将获得国家在政策、项目、人才、信息、品牌等方面更大的支持,标志着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跨上了新台阶。  “十四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

    2025-06-15 06:22:00
  • 图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即将开放 亮点抢先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6月10日,距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试运行仅剩4天,众多媒体记者齐聚郑州东北部魏河之畔,抢先探访这座承载七千年中华文明密码的文化新地标。新馆将于6月14日正式面向公众试运行,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全景。展馆外墙,粗犷质朴的黄色夯土墙肌理毕现,精准复刻

    2025-06-10 1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