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
《参考消息》第9版刊文
报道云南正以奋发进取姿态
加强与周边“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
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再上台阶
更好服务国家周边工作大局

中老铁路上列车飞驰,沿边产业园里“一房难求”,跨国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近年来,云南发挥区位优势,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统揽对外开放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框架,开放能级不断提升。新形势下,云南正以奋发进取姿态,加强与周边“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推动辐射中心建设再上台阶,更好服务国家周边工作大局。
互联互通取得突破
8月28日下午,悠长的鸣笛声中,一列满载11柜新鲜云南特色果蔬的“郑和号”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班列,从昆明市腾俊国际陆港出发,朝着老挝万象驶去。

7月4日,“郑和号”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班列首发列车在昆明市腾俊国际陆港公铁联运中心等候发车。彭奕凯 摄
“班列沿中老铁路直达老挝万象,随后通过公路接驳至泰国林查班港,最终换乘海运抵达新加坡。”云南腾俊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侠说,今后,这条连接云南与印度洋的新线路将常态化运行,为沿线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
依托中老铁路,中国制造的机电产品、农产品与老挝、泰国的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等“双向奔赴”。自通车运营以来,截至2025年8月,中老铁路运输货物超66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约1500万吨,跨境货物运输覆盖国内31个省区市和老挝、泰国、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商品种类逾3000种。铁路部门测算,中老铁路通车后,昆明经老挝至泰国的货运成本降低30%至50%,老挝境内运输成本降低20%至40%。“中老铁路+中欧班列”“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等铁路国际运输新模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云南对外开放工作,随着中老铁路的建成通车而腾飞。”云南省发展改革委澜湄中心主任杨光说,中老铁路开通三年多来,中老两国间货运时间和物流成本大幅下降,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
云南不断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重要通道空间布局,全力打造“1233出行交通圈”(滇中城市群1小时通达、云南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南亚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11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南亚东南亚国家1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国际大通道加速形成,使云南从边陲末梢变身开放前沿。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夏俊松说,目前,“五出境”高速公路通道中越、中老泰、中缅瑞丽、中缅清水河、中缅印通道已实现云南境内段全程高速化;“五出境”铁路通道中老通道等建成,中缅清水河通道大理至临沧铁路、中缅瑞丽通道大理至保山段建成通车;航空网加快构建,昆明至南亚东南亚客运通航点26个,居全国第一。
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镇的中老铁路野象谷站货物发送量逐年增长,已成为铁路物流的“旱码头”。距离野象谷货运站约1公里的西双版纳天然橡胶绿色智能物流综合园建设正酣。
“项目设计库容5万吨,功能定位为期货和现货交割专用标准化智能仓库及配套物流服务和交易交割中心,能满足天然橡胶产品仓储需求,还可延伸天然橡胶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西双版纳景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乐说,来自南亚东南亚的橡胶原料可通过铁路运抵,加工后通过铁路分销至国内外市场,形成高效产业链闭环。
橡胶、鲜切花等种植面积和产量位于全国前列;沿边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有序承接东部企业转移……云南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与周边国家实现互利合作,跑出开放发展“加速度”。
位于瑞丽市的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内,云南摄氏度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运转声持续不断,工人们正忙着赶制订单。公司总经理王彪说:“从江苏过来投资建厂,边境资源、口岸便利是我们决定在瑞丽发展的重要原因。生产线今年3月投产,生产的部分服装产品销往周边国家。”
目前,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已有38家企业投产,产业领域覆盖服装制造、电子加工、食品加工等。“接下来,我们将以本地源头企业为抓手,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突出对缅进口商品原材料落地加工优势,努力挖掘下游合作企业,逐步形成‘一条龙’生产模式,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到畹町投资兴业。”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主任王咏说。
近年来,云南以昆明国际枢纽口岸为核心,以磨憨、河口、瑞丽重点枢纽口岸为龙头,以孟定清水河、猴桥、天保、关累港物流节点口岸为支撑的“1+3+4+N”口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各口岸通关效率持续提升。作为进出口货物的重要空中通道,今年上半年,昆明长水机场海关累计监管进出口货物3.7万吨,同比增长29.1%。
“云南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全省上下形成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的态势,产业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辐射能力持续增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名誉所长马勇说。
提升对外开放能级
今年6月在昆明举办的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共吸引7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2500多家企业参展。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旅居云南馆。胡超 摄
博览会期间,一款产自马来西亚的曲奇饼干,因其味道可口、包装精美,吸引大量消费者购买。“南博会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产品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直接与中国的消费者交流。”曲奇饼干展位现场负责人帕德里克说,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希望借助南博会契机,共享“中国机遇”。
中国-南亚博览会已成功举办9届,经过十余年精心培育,这场盛会成为中国与南亚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的务实平台。“对于南亚东南亚的企业而言,南博会不仅是一个展示产品的窗口,更是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市场、寻找合作机遇的宝贵机会。”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国家项目协调员王璟瑜说,未来,南博会将继续成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云南与周边国家开展“走亲戚式”互访,成功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等国际交流活动。今年6月20日,以“共叙友谊 共促合作”为主题的2025云南省国际友城合作周主体活动在昆明举行,来自20个国家的友好省州市嘉宾参加活动。
云南省商务厅厅长李朝伟说:“云南立足与37个国家缔结的116对友城关系,发挥‘国际友城+’作用,深化‘友城+展会’‘友城+经济’融合联动,邀请友城、组织及企业代表来滇共叙友谊、共促合作。”
为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区域数字合作新局面,8月28日上午,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泰国数字经济促进局在泰国曼谷联合举办的2025年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大会暨工贸供需对接活动开幕。云南省副省长刘勇表示,云南愿与各方携手,共建数字信息大通道、共兴数字产业集群、共筑数字合作网络、共育数字英才苗圃,新起点高水平推进数字合作。
“云南持续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不断拓展与周边国家及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有效提升了对外开放的能级。”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博说。
人文交流深入开展
9月1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开学了,老挝籍学生杜乐洋回到了离别两月的校园。
“2023年刚到中国留学时,中文说得不流利。现在,我已经能看懂中文写的商务文件,能和中国合作伙伴讨论贸易方案。”杜乐洋说,他毕业后希望从事中老跨境贸易,把家乡的好东西销往中国,也把中国的优质商品带回老挝。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与老挝山水相连,当地以职业高级中学为抓手,积极拓展与老挝的国际教育合作,通过人才培养,扩大两国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我们通过‘中文+技能’提升教育‘含金量’,根据老挝国内就业市场需求,除中文专业外,还开设物流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等7个特色专业。”勐腊职高高级讲师胡雪莲介绍,目前,学校已累计培养老挝籍学生2489名,他们把在中国学到的技能带回国,服务老挝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云南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进一步厚植民意基础,“心联通”更紧密。
目前,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缔结国际友城50余对、边境友好村寨30余对,在缅甸、斯里兰卡、老挝等国家实施数百个“小而美”项目,送去专业的医疗队、清澈的自来水、明亮的乡村路灯。
持续组织开展援外医疗活动,赴老挝、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国家开展儿童先心病筛查活动;组织中越自行车“两国一赛道”、中缅马拉松“一马跑两国”等窗口特色赛事;在云南学习开火车的老挝姑娘,回国后走上了心仪岗位……人文交流不断深化,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民心相通。
来源:参考消息
记者:王长山 伍晓阳 丁怡全
编辑:姜蕾
审核:钟玲
终审:黄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