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红书用户陈女士发文称,自己和丈夫外出旅游时,突然发现手机掉电异常。一查后意外发现,丈夫手机竟然在一夜间被盗刷了2.76万元,且是分批小额转账,或者被消费,用于支付家庭用水费、电费,以及购买空调等生活用品。
那么,事情的原委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家人是7月12日到达河南开封的,准备到当地各处看看。”陈女士告诉记者,当晚9点多,她丈夫本打算下载一款名为“一起看”的免费追剧软件,在应用商店下载成了软件“一起 看”(中间有空格)。在丈夫点击观看时,软件提示需下载另一款“青柠TV”应用。陈女士的丈夫没多想就点击了下载,但下载速度缓慢,他也未加留意,便把手机放在一边,陪孩子睡觉了。

图为控制了周先生手机的恶意软件

图为周先生手机上被盗刷的记录
7月13日早上,陈女士的丈夫打开手机,发现手机电量从前一晚的60%降到3%,同时收到一条凌晨4点推送的消息,显示自己的农商行卡入账2000元。这让陈女士的丈夫起了疑心。打开支付宝,他发现余额宝资金被盗,且记录均被删除。 交易流水显示其资金被分批转入自己名下的一张邮储银行卡。在邮储银行卡的交易记录中,发现资金被拆分为多笔小额消费,用于为他人充值话费、电费及购买机票。陈女士的丈夫又赶紧查询了一张农行卡,发现当天凌晨曾支付2.3万元,用于购买一款格力电器。
陈女士告诉记者,丈夫的支付宝绑定了多张银行卡,推测应该是骗子从支付宝转到邮储银行卡用于支出时,估计是操作次数太多被限制。然后,骗子又从邮储银行卡将钱转回支付宝,可能后面支付宝也被限制了。而农商行卡入账2000元,则是骗子从支付宝转进去准备用于其他消费,结果因其丈夫身份证过期,该卡无法使用,这才导致只能进不能出。
所幸的是,陈女士和丈夫发现一个农商行账户因状态异常,一笔2000元的款项未能转出,其次,因转账次数限制,一笔5000元的交易也被禁止。两笔共计7000元资金,未被盗走。
在发现资金被盗后,陈女士丈夫的手机还出现无法关机、无法充电、软件闪退等异常情况,卸载可疑软件后,仍有推送消息显示。
两人立即前往河南开封当地的派出所报了警。警方初步调查,发现手机被控的情况较为复杂,于是将案件转交至反诈中心。技术人员最终排查出藏匿的恶意控制软件,并将其清除,确认被盗金额为2.76万元。

图为控制了周先生手机的恶意软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7月14日早上,陈女士丈夫又发现自己的信用卡遭“无卡支付”,被人充值话费及支付电费,共计2000元。合计损失2.96万,两人只能再次报警。
原来是这样被盗刷的!
转出的钱在二手平台被人抢付水电费及购物
“被盗刷了这么多钱,我们也无心旅游了,于是立即启程回家,同时又在我们老家徐州沛县当地的派出所报案。”陈女士和丈夫又去查了银行流水,发现小额钱款均是通过云闪付支付的,这是因为他们开通了1000元以下免密支付的功能,才让骗子有机可乘。
陈女士推测,在手机被装上恶意软件后,骗子将其云闪付账号登录到陈女士丈夫的设备上,并修改密码。紧接着,骗子立即在二手平台上发布低价或者优惠充话费、电费的链接。有消费者发现该链接后,花钱拍下,骗子便利用控制的这台手机,给消费者进行充值。也就是说,骗子利用陈女士丈夫的手机,替别人的消费买单,花的是陈女士丈夫的钱,最终消费者买单后的钱又落入骗子的口袋。

图为陈女士丈夫手机上被盗刷的记录
“让我们疑惑的是,对方如何在锁屏状态下远程操控手机?我们的登录密码是大小写字母加数字组合,对方如何能直接从银行卡转账并消费的呢?”陈女士告诉记者,民警也联系了一名消费者,对方称自己花钱买的话费。
最终,还是河南开封反诈中心技术科的民警介入,在陈女士丈夫的手机里找到该恶意软件,进行破解分析,最后卸载掉后,才成功把手机“解救”了出来。
根据陈女士提供的相关消费记录,记者联系了一名话费充值手机机主,该机主称,自己是在正规的二手渠道进行充值的。记者又致电国家电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回复称,这笔钱是某科技公司缴纳的电费,但无法查明对方是如何缴纳的。此外,记者致电了格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对方表示无法查询到购买订单,因而也无法得知对方的身份及支付方式。

图为陈女士丈夫手机上被盗刷的记录
网络专家提醒:
别下载不明软件,手机出现意外可立即开飞行模式或拔SIM卡
盐城市大数据集团盐数网安公司魏旻总经理告诉记者,从该案例中初步分析,陈女士丈夫手机被盗刷是被诱导下载,伪装成“一起 看”的恶意软件,实际上是个自动安装控制程序。随后,该程序会获取设备控制权,并在后台操作手机,窃取支付凭证,开启无障碍模式,进行资金归集转移或发起免密支付式消费,并在二手平台销赃。同时,该程序还会进行痕迹消除,即删除支付宝、银行App交易记录。

图为被二手平台消费的金额
“木马深藏在系统分区,普通卸载无法清除,重启后仍有可能继续运行。” 魏旻告诉记者,关键的防护措施(普通人必做清单)如下:
1.手机出现异常后,如何“紧急止血”?
立即断网:开飞行模式或拔SIM卡,阻断木马外传数据;
冻结资金:用另一台干净设备拨打银行/支付平台客服电话,临时挂失全部卡片、关闭云闪付/支付宝/微信免密支付;
留存证据:对异常交易截图、录屏,记下时间、金额、收款方,为报警做准备。
2.卸载可疑软件后,如何将恶意软件“斩草除根”?
进入安全模式(各品牌手机方法不同:华为长按关机键→安全模式,小米关机后开机同时按住音量下键),只运行系统应用;
在安全模式下卸载可疑App,再检查“设置-应用-特殊权限”里是否有残留服务;
仍不放心就“双清”,即清除数据,清除缓存,或刷官方完整固件(以上动作建议去品牌店请专业售后人员操作,并注意做好数据备份)。同时,受害人第一时间修改所有支付、社交、邮箱密码,启用二次验证(短信 + 指纹/面容/硬件令牌)。

图为被二手平台消费的金额
魏旻总经理向记者分析称,这起案例给了市民相关警示,即预防此类诈骗需从日常习惯入手。
一是规范软件下载渠道,只从手机官方应用商店下载软件。机主避免通过网页链接、第三方平台下载。下载时,机主要仔细核对软件名称、开发者信息,注意名称中的特殊符号或空格等细节;
二是合理管理支付设置,关闭非必要的免密支付功能。用户设置常用银行卡日单笔/日累计限额,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调到 2000—3000 元。为银行卡和支付账户设置交易提醒,包括短信提醒、APP推送提醒等,确保每笔交易都能及时知晓;
三是定期检查手机状态,留意手机是否有异常耗电、陌生弹窗、后台进程异常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排查;
四是强化账号安全保护,所有和钱相关的一定要开启二次验证功能,如指纹/人脸验证、短信验证码验证,不轻易向他人透露验证码,不在非官方渠道登录账号;
五是提高安全警惕性,不随意连接公共无线网、点击陌生链接、下载不明软件,遇到手机异常、资金变动等情况,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平台客服和警方。
“在手机设置中启用‘外部来源应用安装禁止’(安卓在“设置-安全”中,iOS默认关闭),这是拦截恶意软件的第一道生死防线。遭遇诈骗时,立即拨打110报警。”魏旻对记者说。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