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门开了。出来的不是咯咯笑的孩子,是一张冰冷的死亡通知单。门外守候了整整六小时的亲属,瞬间瘫倒在地。
7月22日中午12点,湖南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总院)手术室门口,一个四岁男孩蹦蹦跳跳地进去拔乳牙。仅仅一颗乳牙。六个小时后,下午6点,医院宣告了他的死亡。孩子的姑姑在社交媒体悲愤控诉:“一次再普通不过的乳牙拔除,一次本应短暂的麻醉,桂阳县人民医院做成全麻牙未拔,竟成了他与世界的最后告别!”

视频截图(来源:齐鲁晚报)
拔乳牙,在常人眼里简单得如同剪指甲——局部麻醉,手起牙落,全程几分钟。可这次,全麻成了夺命镰刀。公开资料显示,儿童换牙多在6岁后开始。4岁娃的乳牙,真有必要拔吗?家属回忆,涉事医生坚持全麻,理由是"年纪太小"。医疗常识拉响了警报。公开资料显示,儿童换牙多在6岁左右才开始。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拔除这颗乳牙是否确有必要?若有必要,真的必须动用风险更高的全身麻醉吗?网友追问如潮:“怕孩子不配合就全麻?这是治病还是埋雷!”“医院评估了吗?还是利益驱使的小题大做?”

视频截图(来源:齐鲁晚报)
更深的疑云笼罩在那消失的六个小时里。 家属清晰记得时间线:孩子中午12点独自进入手术室,大门关闭。下午6点,门开了,消息却是死亡。漫长的六个小时,手术室内发生了什么?意外何时降临?抢救措施是否及时启动、合规有效?为何家属对此间过程毫不知情?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家属在视频中泣血追问:“是麻醉药量的出错?是操作流程的违规?还是医生根本不具备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
医院的反应更添疑云。面对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追问,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办公室只丢下一句"医务部在处理",避谈细节。家属哭诉:"孩子进手术室时还咯咯笑,出来却没了呼吸。6个小时,他们到底在干什么?"舆论场中,猜测疯传:是麻醉剂量失控?是医生资质存疑?还是医院急着赚钱,把小手术搞成大风险?业内直指痛点——若评估不到位,拔牙也能要命。

一颗小小乳牙,竟成为吞噬四岁生命的深渊。全麻决策是否必要?六小时黑洞里藏着怎样致命的失误?涉事医院用沉默筑起的高墙,挡不住家属悲愤的叩问与公众对真相的强烈渴求。此案,已非医院自查可担,亟需上级主管部门强力介入,让每一个环节暴露在阳光之下,给幼小的生命与破碎的家庭一个经得起拷问的交代。
来源:综合齐鲁晚报、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