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发布 新发现文物遗存297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1:13:00    

4月26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发布了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

蜀道不仅是中国古代中心地区与巴蜀地区的交通干线,更是体现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等突出特征的线性文化遗产。经过系统调查蜀道遗存信息,现阶段已初步掌握了6条蜀道主线保存较好路段的基本情况,形成了目前最为准确的“蜀道数据”。现阶段共调查蜀道里程2073千米,沿线分布各类文物遗存1034处,新发现文物遗存297处。

通过此次蜀道考古调查工作,对蜀道及沿线遗存的保存现状进行了系统摸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有助于蜀道考古走向深入,推动蜀道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记者:徐壮 康锦谦)

来源: 新华社

相关文章

  • 周华诚:审美是文化沉淀,也是生活滋养

    南宋时期的生活美学,渗透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里。《梦粱录》总结南宋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美学普及到这个程度,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那么,我们今天如何讲好南宋的故事?最近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南宋四雅:书画器物中的南宋生活美学》(以下简称《南宋四雅》),就是从生活美学的角度,梳理南宋的文化艺术与审美高度。从

    2025-06-29 16:56:00
  • 杏花岭区举办版画公益培训

    【来源:太原晚报】6月18日,杏花岭区文物旅游发展中心举办“老城新韵晋在杏花”版画公益培训,该区40余名文博志愿者和各镇街文化站长共同感受版画艺术与老城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活动伊始,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郝欣怡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版画知识讲座。她从版画的起源讲起,系统介绍了版画的分类体系及国

    2025-06-23 13:40:00
  • 济宁:系统保护让文化遗产焕新而生

    一直以来,济宁都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并通过系统性保护让文物说话、以创新转化促文化赋能、借文明互鉴展中国气象。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召开在即,《大众日报·济宁新闻》策划推出“解码济宁文化基因”专栏,集中展现“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文化传承创新之路。□ 本报记

    2025-06-18 09:09:00
  • 天津文博出版中心成立

    本报讯(记者韩萌萌)6月10日,天津博物馆与天津古籍出版社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暨天津文博出版中心成立仪式在天津博物馆举行。天津文博出版中心将由天津古籍出版社承担日常运营,组建一支由资深编辑、策划、设计、营销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负责项目联络、选题策划、编辑出版、宣传发行等全流程工作。中心的成立,旨在系统梳

    2025-06-16 11:13:00
  • “消失”逾三十载的中国明朝第十一代蜀王陵寝重见天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成都5月6日电 (记者 岳依桐)记者5月6日从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消失”30多年的中国明朝第十一代蜀王、端王朱宣圻的陵寝已重见天日。蜀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分封的藩王,坐镇四川267年,共传十世十三王。史料记载,万历年间朱宣圻将俸禄拿出来资助朝廷,用

    2025-05-06 2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