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心智观察所:美国自信崩塌的反应还不如德川幕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9:31:00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心智观察所】

1853年7月8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十多年。

日本浦贺湾的宁静被四艘美国蒸汽军舰打破,它们的黑色船身和冒着浓烟的烟囱让日本民众惊恐不已,称之为“黑船”。这些舰船由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Matthew C. Perry)率领,带来了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Millard Fillmore)的国书,要求日本结束长达两个世纪的“锁国”政策。

这四艘军舰——包括旗舰“萨斯奎哈纳号”和“密西西比号”——搭载了先进的蒸汽动力系统和64门帕克斯汉大炮,其火力远超日本木质帆船,象征着工业革命的成果与美国的军事自信。

德川幕府为维护统治、抵御外来宗教和殖民势力,自1630年代起实施严格的闭关政策,仅允许中国和荷兰通过长崎出岛进行有限贸易,禁止日本国民出国或与外国人接触。

佩里站在甲板上,向幕府官员宣称:“美国决心与日本建立友好关系,开放其港口以便我们的贸易。”他在官方记录中进一步阐明:“此次远征的目标是与日本建立商业交往,并让日本人深刻认识到美国的实力与重要性。”这一声明揭示的不止是贸易目的,背后更是美国以工业与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外交自信。

佩里带来的蒸汽船和近代火炮既是技术象征,也是武力威慑。佩里甚至威胁,若不达成协议,他将率领更多舰船返回,迫使幕府屈服。

深受震撼的幕府无力抵抗。时任幕府首席老中阿部正弘曾感叹:“当我们看到黑船,烟雾冲天,炮口闪耀,我们明白,锁国无法抵挡如此力量。”

次年3月31日,日本被迫签署《神奈川条约》,开放下田和函馆港口,允许美国设立领事馆,并给予最惠国待遇,标志着锁国时代的终结。那一刻,美国以自信的姿态,凭借工业革命的成果,强行叩开日本国门,彰显了其作为新兴列强的全球贸易雄心。

时光流转至2025年4月,历史却呈现出戏剧性的反转。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高额停靠费,声称此举旨在保护美国经济利益,应对中美贸易战的升级。

别以为这只是特朗普个人的拍脑袋想法。美国政府换届前夕,拜登政府针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业发起的301调查结果报告出炉,报告认为,中国在商业船队等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可能会给美国企业和经济带来额外的负担或限制。因此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可以对华提起诉讼。

报告指出:“如今,美国在商业造船领域排名世界第19位,我们每年建造的船只不到5艘,而中国每年建造的船只超过1700艘。1975年,美国排名第一,我们每年建造的船只超过70艘。”

美国国会拟议的《美国船舶法案》提议就更夸张:对在中国船厂维修的挂美国船旗的船只征收200%关税,并要求未来15年内中国输美货物至少10%由美国建造和注册的船舶运输。

从昔日佩里以“黑船”迫使日本开放港口,到如今特朗普时代以港口费用和高关税限制中国船只,美国的政策从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转向孤立与保护主义,令人唏嘘。1853年的日本锁国,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文化戒备与自我封闭;如今的美国,面对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同样流露出不自信与退缩。

佩里的“黑船”曾象征美国的力量与进取,而今特朗普的港口费用却暴露了其面对中国“新黑船”的无力与焦虑,折射出美国在全球海上霸权和工业实力上的衰落。

这种不自信的根源,深深植根于中美造船业的天壤之别。根据相关研究报告,中国占据全球商船建造市场超50%的份额,而美国仅为0.13%,中国造船能力约为美国的232倍。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达5570万载重吨,占全球55.7%;新接订单量达1.06亿载重吨,占全球74.1%;手持订单量达1.92亿载重吨,占全球63.1%。相比之下,美国全行业手持订单仅23.5万吨,相当于中国单一大型船厂的产量,且几乎全部依赖1920年《琼斯法案》(Jones Act)规定的国内航线需求。

美国造船业的衰落始于20世纪后半叶的去工业化浪潮。二战期间,美国造船业达到巅峰,28小时即可生产一艘万吨级“自由轮”,年产船只超过5000艘,支撑了盟军的全球运输。1975年,美国仍是全球造船业第一强国,订单超过70艘商船,雇佣18万工人。

然而,随着制造业向亚洲转移,美国造船厂因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平均每小时工资约为中国船厂的10倍)、老化设施和缺乏创新,逐渐丧失竞争力。1987至1993年间,美国仅售出8艘总吨位超1000吨的商船,行业萎缩超70%。如今,美国仅剩少数军用船厂,如纽波特纽斯和英格尔斯,主要服务海军订单,但质量问题频发。例如,2018年“福特”级航母因轴承过热被迫返港,2023年纽波特纽斯船厂的核潜艇焊接问题暴露了技术短板。

反观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得益于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政策支持。自2000年代起,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整合供应链、加大研发投入,迅速跻身全球第一。2024年,中国船厂交付了包括“爱达·魔都”号在内的多艘大型豪华邮轮,排水量13.55万吨,需3.5万吨钢材、4000公里电缆和230万个设计工时,彰显了其复杂工程能力。

中国还攻克了LNG运输船的关键技术,如殷瓦钢,打破了法国GTT公司的垄断。2024年4月,中船集团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18艘大型LNG船订单,价值55.8亿美元,创全球单笔订单纪录。此外,中国在绿色技术领域领先,甲醇燃料船和电动集装箱船的国产化率超90%,出口额同比增长58.7%。

这种力量对比的逆转,与1853年“黑船来袭”对日本的冲击如出一辙。佩里的蒸汽船让日本直面技术落后,动摇了幕府的自信;如今,中国现代化商船舰队——从超大型集装箱船到LNG运输船——如同一面镜子,照出美国工业基础的薄弱。

中国船厂的规模化生产和创新能力,正如当年的“黑船”般震撼着美国决策层。与此同时,中国航运业的快速增长也不容忽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位列全球前三大海运商,按集装箱运力计助力中国在2024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船东国。其货船服务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彰显中国航运业和全球贸易影响力的崛起。

1853年,日本的锁国政策因技术差距和外部压力而崩溃;如今,美国的保护主义措施同样难以应对中国的工业优势。

特朗普的港口费用和高关税,以及2023年启动的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表面上是保护本土产业,实则是对工业衰落的慌乱回应。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301调查报告指责中国通过“不合理”政策主导全球造船业,但忽略了美国自身去工业化的根源。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在他此前主持的一份报告《The World China Made》中指出,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在船用钢材、船舶设计和智能制造领域取得突破,2024年生产超10亿吨钢材,占全球一半以上,而美国仅8000万吨。中国的5G基站部署(350万个 vs. 美国的10万个)支持了智能船厂的自动化生产,进一步拉开差距。

美国试图通过高关税和补贴振兴造船业,但效果有限,且可能适得其反。亚当·斯密早在1776年便警告:“禁止一个伟大民族充分利用其资源,或按自身判断最有利的方式运用资本与产业,是对人类最神圣权利的明显侵犯。”特朗普的港口费用和高关税不仅推高国内物价,还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

《琼斯法案》虽保护了美国国内航线,却推高了成本:从洛杉矶到夏威夷的集装箱运输费用是从洛杉矶到上海的10倍,导致夏威夷物价高企。200%的维修关税和港口费用将进一步增加航运成本,可能推高美国消费者物价,而对中国的实际影响微乎其微。

历史提供了警示: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通过提高贸易壁垒加剧了大萧条,时任美国商务部长科德尔·哈里斯在1995年曾指出:“《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提高了贸易壁垒,加深了大萧条,告诉我们经济孤立带来的是苦难,而非繁荣。”今日的保护主义或将重蹈覆辙。

2024年,中国船舶出口至美国仅占其总出口的1%,多元化供应链和90%以上的国产化率使其几乎免疫美国制裁。此外,中国船厂的订单主要来自亚洲、欧洲和中东市场,如卡塔尔的LNG船订单,显示了全球竞争力。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美国造船业的衰落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供应链和人才的全面萎缩。美国造船业因熟练工人流失和供应商破产,陷入恶性循环。一个3000TEU(标准集装箱单位)的普通集装箱船,美国船厂的造价高于中国24000TEU的巨型船,工期却更长。相比之下,中国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院校,每年培养数千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支撑了行业的持续创新。

特朗普的港口费用,表面上是经济保护主义,实则是美国自信崩塌的缩影。2023年,中国对全球南方的出口激增,通过转运绕过美国贸易壁垒,显示其灵活性。中国的绿色投资,如匈牙利的CATL电池工厂和巴西的BYD汽车工厂,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供应链主导地位。

如今,美国海军的造舰能力同样令美国人担忧。2025财年,美国海军计划采购仅6艘舰艇,同时退役19艘,导致舰队规模降至不足300艘,创25年来最低。相比之下,中国海军自2020年起舰艇数量已超美国,2024年交付多艘先进驱逐舰和潜艇。美国《防务新闻》指出,海军造舰能力的萎缩使美国难以维持全球海上霸权,尤其在亚太地区面对中国的挑战。

“一个不能生产自己船舶、飞机和机器的国家,是一个将主权拱手让与他人的国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曾这样警告,佩里在1853年以“黑船”宣告美国的崛起,彰显了工业革命的自信与力量;特朗普在2025年以港口费用和高关税承认了美国的退缩,暴露了面对中国“新黑船”的焦虑与无力。

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曾指出:“一个大国的实力与其工业能力直接相关。当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基础侵蚀,其投射力量和维持全球影响的能力将减弱。”历史证明,日本在“黑船”冲击后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现代化;如今,美国若不能正视自身短板,重振造船业和工业基础,这场自设的“新锁国”只会加速其海上霸权的消逝,正如当年的德川幕府在黑船的阴影下走向终结。

而面对关税战,中国的回应和表现,堪称东方大国以实力与工业能力为后盾的外交自信,此时此刻,正如彼时彼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文章

  • 快来预约!福州这场国家级盛会,官方攻略来了!

    *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将每天于9号馆举行 提问!届时将有哪些大咖亮相?答案就在这里*以上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快看!顶尖力量巅峰集结!不仅三大运营商、中国电科、中国电子华为、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等一批老朋友如约而至一汽集团、国铁集团等一批新朋友也手握硬核力量闪亮登场!一场颠覆想象的科技盛宴即将启幕超多数字

    2025-04-26 14:31:00
  • 心智观察所:美国自信崩塌的反应还不如德川幕府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心智观察所】 1853年7月8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十多年。 日本浦贺湾的宁静被四艘美国蒸汽军舰打破,它们的黑色船身和冒着浓烟的烟囱让日本民众惊恐不已,称之为“黑船”。这些舰船由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Matthew C. Perry)率领,带来了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M

    2025-04-26 09:31:00
  • 中国球员杨瀚森宣布参加NBA选秀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记者李博闻 王镜宇)中国男篮球员杨瀚森26日宣布,将参加2025年美职篮(NBA)选秀。“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决定,要去更高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杨瀚森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两年前的U19男篮世界杯,我和这个年龄段世界上最好的球员进行了比赛,增强了自信心,坚定了向更高

    2025-04-26 08:27:00
  • 耿爽:美方做法违反外交礼节、违反国际法义务、违反人道!

    当地时间4月25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联合国东道国关系委员会会议上发言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频繁对特定国家的外交人员拒发签证、限制旅行自由,严重影响有关国家正常有效参与联合国工作,敦促美方积极履行东道国义务。耿爽表示,获取签证和旅行自由是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人员的当然权利,保障这一权利

    2025-04-26 07:43:00
  • 反向代购日趋流行,入境消费大有可为

    第137届广交会吸引超20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进一步推动外籍客商在华购物消费。据南都报道,在广州,入境游客通过微信支付“外卡内绑”(即把境外银行卡绑定微信支付)消费的增速远高于全国。明显的增长从4月10日开始一直走高,到4月19日广交会一期结束时,广州的交易笔数已经较10日上涨了1.5倍,交易金额

    2025-04-26 07: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