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跨火射箭跨马鞍,这些“中式婚礼”实非汉族传统婚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00:00:00    

山东青岛,身着传统服饰的新人在参加中式集体婚礼仪式。 视觉中国 图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我没有时间出去玩,全忙着到处喝喜酒送祝福了,却发现如今各地的婚礼流程,都变得越来越相似,基本只分西式和中式两套。而所谓“中式婚礼”,也都是射三箭、跨火盆、跨马鞍、吃半生饺子这些,大概各家婚庆公司用的都是同一套模板。

然而这些所谓“中式传统婚俗”,细细一想却都透着怪异:

跨火盆是驱邪仪式,放在婚礼上有些突兀,射箭跨鞍也不似汉地风气。无论是古早的《礼记》还是后世各朝礼仪志,都不见这些流程。农村口口相传的传统婚俗,更是与之大相径庭。反倒是近几十年的清宫戏里,频繁看到类似环节——我强烈怀疑,各家婚庆公司根本就是在照着清宫剧硬抄,却不知道此类风俗即使在清代,也是满族和汉八旗才有的,清代汉族婚礼并没有这些流程。

就以最知名的跨火盆来说,在清代以前,汉文史料中仅有一处提到过婚礼跨火,出自《隋书·东夷列传·倭国》:“妇入夫家,必先跨火”,可见跨火在隋唐人眼中还是倭国习俗。而在有的《隋书》版本中,这一段作“必先跨犬”。犬与火二字相近,应当是传抄转印中出错,究竟哪个才是原字已难考证。倘若原本就是“跨犬”,则可以说清代以前没有任何史料提到过婚礼跨火。

而进入清代以后,跨火的文献一下子多了起来。

按满族传统,新娘要跨越火盆才可被迎娶入夫家。清宫《大婚典礼红档》规定,皇后在乾清宫须跨越火盆:“皇后降舆,福晋接苹果,递宝瓶,皇后接宝瓶,四福晋搀扶,内务府营造司预设火盆于乾清宫殿内,武备院预设马鞍于坤宁宫门槛上。”

跨火盆起源于清代,原本是满族风俗,这应该没有争议。受清宫戏影响,如今甚至已成网络流行梗,还有了“跨赛博火盆,驱电子小人”的玩法:在网上刷到讨厌的东西,会有人转发火盆照片。

只不过跨火盆用在婚礼上,还是让汉人有些难以理解。因为在汉族传统中,婚礼被认为是最吉利的事情,新人是带来喜气和福气的。但是满族传统却认为,新娘会给夫家带来邪气,所以满族新娘下轿前要跨过火盆,因为萨满教认为阴灵不喜温暖和光明,火会驱逐那些尾随新娘而来的魑魅魍魉。

根据现代学者考证,满族萨满信仰崇拜火,满族以火驱邪不仅表现在婚礼中,即使在丧事时也同样跨火。如《钦定八旗通志》规定:“满洲人等,如本家遇有孝服者,必请出神位安于洁净之室。若族中孝服,则在大门外释去孝衣,始入院内。如无另室之家,则净面洗目,焚草越火而过之,始入。”

这种跨火的习俗,不仅建州女真(满洲本部)如此,野人女真也流行,“外人到东海窝集部的窝棚、帐篷时,要跳火,过火,这就意味着盛火去掉了邪气”。满族认为新娘从母家走进夫家,也是从外族他姓而来,为了不给夫家带来邪气妖魔,所以要从火上跨过。

同样的道理,满族婚礼上新郎还要对着新娘花轿射箭,也是为了避免各种邪祟、凶煞跟随新娘进入夫家。如《清稗类钞》记载:“八旗婚嫁之制……新妇舆至门,新郎抽矢三射,云以去煞神。”同书“满洲婚嫁”词条同样提到:“新妇盼至,新婿以弓矢对舆射之。”

著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有一个老派相声,就叫《婚姻与迷信》,里面有段台词说得更直接:“新娘下轿,新郎先给来个镇物。手拿一张弓,三支箭,砰砰砰,射她三箭,恐怕她是妖精。”当年初听的时候就觉得奇怪,哪有这样的婚俗。如今一查,侯宝林果然也是满族。

和跨火一样,“三箭射新娘”在清代以前未有记载,甚至即使是清代也是满洲婚礼的特色,除汉八旗外少有汉人实行。直到近些年,才被婚庆公司以“三箭定乾坤”的名义复活。除满族外,突厥语系的裕固族也有婚礼射三箭的习俗,箭射新娘是否有更早的草原来源还有待考证。

比射箭跨火更复杂的是跨马鞍。前文所引清代《大婚典礼红档》规定了婚礼必须跨马鞍,而明代大婚礼仪中并没有此项,如此看来似乎也是满洲旧俗。

且慢,事情没那么简单——其实早在唐宋文献中已有跨马鞍的记载,但也都明确指出这是“胡俗”,是来自北朝鲜卑人的风俗。比如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今士大夫家婚礼,露施帐,谓之入账,新妇乘鞍,悉北朝余风也。”

因为“鞍”谐音“安”,这一鲜卑风俗在唐代,曾被汉人当作谐音梗接受。但到了宋明时期,因其本为胡俗不合礼法,开始受到批判而逐渐消失。如宋代欧阳修《归田录》中就批评了跨鞍风俗,并提到当时的婚礼已经演变成了让新郎跨鞍。

而明代跨鞍礼更为少见,且仅出现于苏南一带。整个明代,明确提及跨鞍的仅有南京人顾起元的《客座赘语》和苏州人郑文康的《莫跨鞍》,而郑文康的这首诗看题目就知道,是在反对婚礼跨鞍。

而清代跨鞍的记录,则大量见于北方,且多出自八旗子弟著述,如满洲镶红旗官员文康所著《儿女英雄传》:“舅太太看她吃了东西,便上上下下花团锦簇拥扶了出来。出门跨鞍子、过火盆、迎喜神、避太岁,便出了那座游廊屏门。”

满洲八旗子弟的婚俗,显然不可能继承自苏南地区的汉人。清代北方的跨鞍礼,应当是满洲入关后来的。所以说跨鞍礼不是汉族传统并无问题,但说是满洲旧俗不够严谨。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跨鞍礼无论满汉,归根结底都是继承自鲜卑人。只不过在汉地逐渐消亡,到明末已经趋于消失,仅在苏南还有零星记录。而到了清代则因为满洲入关而在北方复兴。

除去这些明显带有关外异域色彩的婚俗,还有一个颇为隐秘的“吃夹生面食”,居然也是来自满族——文献中最早提到婚礼吃夹生面食的,仍是《儿女英雄传》:“咬一口生的,吐了又笑,笑了又咬”;以及《清稗类钞·八旗婚嫁》词条:“食水饺,饺不熟,即熟亦讳言之,生者,取生育之义也”。

要玩“生”的谐音梗,非得用汉语不可。因此尽管所有文献证据,都指向该习俗起源于八旗,笔者仍怀疑这是晚清满族改用汉语后,才发明出来的新习俗。

说实话,以上所举各种清代满族婚俗,自民国以后就越发少见,如箭射新娘之类,很多早已消失。近年来却突然在汉族婚礼中复兴,都要“归功于”各婚庆公司不学无术胡乱编排。

还有些婚庆本末倒置:有一位朋友按照唐宋古礼简化流程,办了一场汉服婚礼,这确实是如今最流行的——结果婚庆公司一看到“却扇、同牢、合卺”这些环节,就恍然大悟地说:“哦哦,你们这是要办新中式婚礼,我们也有这方面经验。”

清代婚礼成了“传统中式”,唐宋婚礼反倒成了“新中式”,思之令人发笑。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南海墨

责编 辛省志

相关文章

  • 跨火射箭跨马鞍,这些“中式婚礼”实非汉族传统婚仪

    山东青岛,身着传统服饰的新人在参加中式集体婚礼仪式。 视觉中国 图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我没有时间出去玩,全忙着到处喝喜酒送祝福了,却发现如今各地的婚礼流程,都变得越来越相似,基本只分西式和中式两套。而所谓“中式婚礼”,也都是射三箭、跨火盆、跨马鞍、吃半生饺子这些,大概各家婚庆公司用的都是同一套模板

    2025-05-09 00:00:00
  • “幸福比排场更重要”

    “各位新人怀着对爱情、对婚姻、对未来的共同理想,携手同心,相约一生……”4月29日,20对新人在菏泽市牡丹区冠宇牡丹园举行集体婚礼。新人们身着中式婚服,手挽手走过红毯,交换牡丹瓷戒指,在花海中许下爱的誓言。一位新娘说,“婚礼既浪漫盛大又有意义,寓意以后的日子像花一样灿烂。”仪式结束后,新人们在牡丹园

    2025-05-01 22:04:00
  • 论见黄河口|激活“甜蜜经济”,书写幸福文明新篇

    4月20日,2025东营首届婚博会在蓝天宴会中心举办。这场以“缔造幸福喜事·发展甜蜜经济”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一场行业资源的聚合展演,更成为观察地方政府部门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婚俗改革与经济消费有机融合的鲜活样本。透过这场展会,东营市正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双轮模式,探索“甜蜜经济”与文明新风的共

    2025-04-20 18:25:00
  • 贵州“1男2女”将举办三人婚礼?多方回应

    4月17日,一张婚礼请柬在多个社交平台引发关注和质疑。请柬内容显示:19日,新郎吴某将同时与新娘周某、陈某在贵州毕节某酒店举行婚礼,邀请好友参加,并附带发出3人婚妆视频。流出的婚纱照片显示,一名男子身穿黑色西装站在两名穿着婚纱的女子中间,两名女子左右挽着该男子。图片配文“欢迎参加我们的婚礼”,并注明

    2025-04-17 21:42:00
  • 重庆张培林、陈天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原三级资深经理张培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据沙坪坝区纪委监委消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原三级资深经理张培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张培林简历张培林,男,汉族,曾任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三级资深经

    2025-04-15 1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