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经纬|新农人手握新农具,让这片土地“智能进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3:11:00    

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一群手握手机的新农人改写了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场景。他们用镜头对准翠绿的黄瓜架、火红的番茄枝,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上演绎着“数字农事”——直播传授嫁接技术、科普智慧农业、叫卖新鲜果蔬。

随着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农业,短视频直播平台已从生活“玩具”蜕变为生产“新农具”,而掌握这门“手艺”的新农人们,逐渐成长为整合农业产业链条的“链主”,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改写农业“供给侧”。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新农人的使命,不仅是把家乡的优质农产品送到千家万户,更要把现代农业技术和产业模式传播出去。”3月27日,在快手举办的2025数字乡村新农人发展交流会上,新农人曹子榆分享了自己的愿望。

这位90后寿光姑娘,是一位地道的“农三代”,与父辈的传统耕作方式不同的是,她将农技知识和生活场景原生态地搬到了短视频上。她发布的作品,就像一个新农人的种地记录:分享种植的细节、科普农业知识和技术、展现农产品销售。短短半年,她的快手账号粉丝量接近100万。

如今,曹子榆的愿望,正在她运营及合作的千亩大棚中慢慢照进现实。

2024年,曹子榆先从当地农企置换了3个智慧大棚的免费租赁权,又联合研发机构试验起优质种源和先进技术。为种好一颗草莓番茄,她在农业专家指导下试种了300多个番茄品种,并从中选出30多个口感上佳的品种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有了好种子,自然还得有好的管理。她积极尝试前沿农业技术:通过集热板形成地暖式蓄热,解决大棚夜间供热问题,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将臭氧技术用于消毒杀菌,尝试缓解土壤板结,减少农药的使用。

我们有很先进的农业技术,但有时候它们离真正的务农者、老百姓很远。我乐于做这样一个纽带,通过自己的方式和影响力,帮助更多人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曹子榆希望,成熟的农业技术、先进的理念、优质的种苗能服务于所有的农民。

深入产业既是带货,更是带“路”

方寸手机屏幕,连接的不只是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更是串起了一条全新的产业链。

三月,正是姜农们正赶着开沟起垄、放种覆土的时节。种姜第一水怎么浇、怎样科学高效预防线虫、大姜怎么打沟更好……新农人孟晓帆正在姜田边,通过短视频与直播讲解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021年,孟晓帆在快手开设了“小益学农”账号,她发起农技直播并更新种植生姜的科普短视频。最初,她希望通过平台结识更多朋友和行业前辈,积累农业知识和经验。让她没想到的是,这方寸之间的数字世界,让自己串联起一条从农资、农技、质保到销售、储存、出口的生姜全产业链。

快手为孟晓帆的生姜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她创立了农资连锁品牌“百番裕农”,在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开设了5家门店,逐步构建起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

“现在有三分之一的客户是通过平台找到我的,很多外地的农户,遇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我。”孟晓帆说,自己努力做好生姜的质量和销路,形成从技术分享、农资销售到生姜收购的良好产业闭环。

数字乡村新农人的未来

跳出“农门”又回到“农门”,近年来,快手上涌现出一批曹子榆、孟晓帆的新同行。他们推动市场要素下乡,促进城乡要素融合,推动农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同步升级,农业发展新动能得以充分释放。

一组数据最有说服力。根据《2024快手“三农”生态数据报告》,截至2024年8月,快手“三农”深度兴趣用户达1.4亿,乡村用户每日互动量达29.4亿;农技传播方面,快手上粉丝破万的农技创作者多达4.5万人,年度发布的视频总量高达1594.3万个,平均每天有2.4万场农技直播在快手开播。

“数字技术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乡土发展范式,在数字时代,扎根乡土不再是落后的选择,而可能成为引领发展的先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卢晖临表示,快手等数字平台不仅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手,还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新农人与新农具的碰撞,将持续释放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为了更好地扶持和服务‘三农’创作者,我们正通过流量扶持、工具升级、电商赋能,帮助新农人实现乡村振兴。”快手“三农”负责人黄诚提到,快手推出两大全新升级的“‘三农’耕耘计划”和“‘三农’村村红计划”,通过以现金和流量补贴的形式,助力农技传播与农产品上行。

得益于快手平台构建的“农技学习——农资交易——农产品流通”闭环,因蔬菜而声名远扬的寿光,更是实现了“一部手机管大棚、一部手机卖全国”的数字化升级。

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风田表示,新农人是传统农业的继承者,也是数字技术与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的参与者,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数字乡村新农人”,直播和短视频既是很好的入口,也是一个广阔的平台,是年轻人展现自己的工具。作为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农人要掌握技术复合型能力,才能变成“兴农人”。

(大众新闻记者 田汝晔 实习生 高航 邱俊凤)

相关文章

  • 吴晓军:持续推动学习教育走实走深 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吴晓军在民和县督导调研时强调持续推动学习教育走实走深 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4月2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晓军赴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督导调研。图为吴晓军在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银龙青绣帮扶车间,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深入交流。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湘琳 摄4月24日,省委书记、省人

    2025-04-25 10:31:00
  • “乡村好时节 游购乡村”暨2025烟台龙湖海岸樱花季活动开幕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位于牟平区滨海东路的龙湖樱花大道迎来了一年中最浪漫的时节。4月3日,烟台“乡村好时节 游购乡村”暨2025烟台龙湖海岸樱花季活动在牟平区拉开帷幕。这是烟台落实全省“乡村好时节 游购乡村”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烟台推动乡村旅游与提振消费深度融合发展的务实举措。今年樱花季活动以“一城樱

    2025-04-25 09:15:00
  • 西峡县寨根乡:深化全民阅读,培育时代新人

    顶端新闻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焦晨阳为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南阳市西峡县寨根乡以“深化全民阅读,共创品质生活”为主题,在寨根乡初级中学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为师生成长赋能,为品质生活添彩。多元活动促参

    2025-04-24 17:23:00
  • 光伏发电助力乡村振兴

      4月21日,在周口市扶沟县韭园镇二十里店村,一排排光伏发电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近年来,周口市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将绿色能源项目开发与服务民生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增效、百姓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宋福星 摄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2025-04-24 14:07:00
  • 用数字藏品的方式打开非遗

    4月23日,五位非遗传承人携非遗作品参加群众新闻网“群数”数字藏品平台上线仪式。

    2025-04-23 16: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