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城“小”爱⑭ | 舞貔貅出圈 小学员入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7:36:00    

在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佳松岭村新屋社,藏着一幢传统岭南风格的屋子,这里便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佳松岭舞貔貅培训基地。

“走”“收”“定住”……今年73岁的舞貔貅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永木正喊着口令指导着一群小学员。从学徒到师傅、从商业演出到传承非遗,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教过的学徒逾千人,遍及广州增城各地。近日,记者走进舞貔貅培训基地,探寻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古韵新生。

张永木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貔貅”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手作170年民俗道具让舞貔貅成派潭IP密码

走进派潭镇佳松岭村新屋社的舞貔貅培训基地,今年73岁的舞貔貅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永木正喊着口令指导着一群小学员。黝黑的皮肤灰白的头发、说起话来中气十足、示范起舞貔貅动作依旧身形灵活。“去年表演了50多场。”操着一口浓重客家口音普通话的张永木告诉记者,表演以商业演出为主,加上一些重要非遗展演和比赛、政府活动暖场表演、派潭“村晚”表演等,算下来平均每周有一场表演。

1963年,11岁的张永木遵照村里的习俗,跟着父辈学起了舞貔貅。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张永木依旧坚持舞貔貅,好在作为客家人的传统习俗,每逢婚嫁、典礼等喜庆场合都会邀请专业舞貔貅团队表演。

2007年,佳松岭村舞貔貅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永木成为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在派潭中学设立舞貔貅教学基地;2023年,跟随派潭“村晚”登台演出,火爆出圈,同时成为派潭镇IP“优优”和“好哥”的设计原型;2024年更是打破惯例、首次开办商业培训班对外开放招生。

“无貔貅,无年味。”在佳松岭村,每逢大年初一,村里都会举行舞貔貅巡游、祭拜祠堂、入户拜年等民俗活动。这项在佳松岭村流传170多年的传统民俗,传到张永木手中已是第四代,如今表演中各类角色的道具,仍由他亲手按照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在培训基地的一间屋子里,摆满了各色模具和待完工的大头佛、貔貅、猴子等道具,“每个面具都要裹上13层。”张永木一边介绍一边现场演示起制作过程,一层层的报纸不断叠加在模具上,仅有的一层布放置在中间层,上下层则是报纸。“布可以让面具更结实耐用,报纸在上面有利于后续给面具绘制图案。”张永木说。

张永木在亲自手制舞貔貅道具。

打破不传他姓规矩只为发扬光大

在张永木看来,非遗的传承发展就是要保持开放的态度,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创新,“传下来的表演都是可以改的,要学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张永木举例说道,比如貔貅的亮相出场,增加了手势收回的动作,更好看了;又比如,貔貅等道具过去只有单一的青色,加入红色、绿色点缀后,道具视觉效果升级了,也更符合现代审美;还比如,过去表演中貔貅喝水的动作比较单一,增加几个快速的连贯表演动作后,表演更丰富了,也更好呈现出其凶猛。表演的动作变了,音乐也得跟着调整,随着动作的增加和节奏的变化,锣鼓镲的音乐节奏随之加快。

从表演套路到道具造型,再到锣鼓镲音乐,一个个细微处的调整背后,是张永木潜心多年反复研究后的成果。不断向前推进变革的同时,张永木不忘强调:“表演套路可以变,但礼节不能变。”交盒贴狮礼是舞貔貅的标志性礼仪之一,通常在狮队之间或者与邀请的主人家见面进行,经过“三辞三让、四门八斗”把装有拜帖的木盒郑重交到对方手中。“这个礼仪体现的是尊重和礼貌,是绝对不能变的,要一直传下去。”张永木郑重地说道。

此前,村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舞貔貅只传同族男子,不传他姓。如今,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2024年7月张永木以培训基地为依托,一改过去以本村人学习为主的传统,试水以商业培训班形式对外开放招生,首期学员共17人,其中13人来自大田围村。授课内容包括锣鼓镲教学、武术教学、舞貔貅教学、交盒贴教学等。

张永木坦言,办商业班并非为了赚钱,“也只是象征性收一点费用,算了下其实是亏本的。”更重要的是将传承百年的舞貔貅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只要愿意来学(舞貔貅),不管姓什么我都愿意毫无保留地教。”张永木说。

未来,佳松岭村将继续加大对舞貔貅等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力度。

知多D

“客家醒狮”舞貔貅

舞貔貅,又称“客家醒狮”。传说貔貅是龙的第九子,以财为食、只进不出,虽然凶猛,却是代表驱灾辟邪、吉祥如意的瑞兽。

舞貔貅是一种消灾辟邪的传统民间习俗,更是客家人每逢婚庆、开业、祠堂落成等喜庆场面的必备节目。它更承载着客家人的古朴民俗风情,是客家各宗族间和谐相处的重要纽带之一。

相传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途经一山区发现当地百姓深受瘟病之苦,非要貔貅才能除去。因此,唐僧派孙悟空前往昆仑山石燕洞降服洞中的貔貅,并带领徒弟和貔貅下山为当地人驱瘟驱灾。当地百姓对唐僧师徒和貔貅感恩不尽,于是每逢喜庆场合都会举行舞貔貅表演,除表达喜庆吉祥和祈求好运的意图外,还蕴含着驱邪之意。

舞貔貅一般由5—8人表演,角色有貔貅、沙和尚(大头佛造型)和孙悟空(猴子造型),部分地区还有猪八戒。表演时,由一手拿蒲扇、一手拿一撮树叶的沙和尚逗貔貅入场,孙悟空也相继进场。貔貅就地表演一番跳跃、翻滚之后,在锣、鼓、镲伴奏下,与沙和尚、孙悟空按顺序表演拜山、出山、逗猴、采青、归山等动作。表演具有嬉闹、游戏、谐趣的特点,呈现出人与兽和谐相处及热闹祥和的气氛。

舞貔貅讲究“扎马要稳、出拳要猛,如狮扑兔,虎步生风”。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夏强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相关文章

  • 外交部:中韩双方正在推进海域划界谈判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今天(21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在回答有关中韩涉海问题时,郭嘉昆表示,中韩两国海洋权益主张重叠,双方正在推进海域划界谈判,同时根据中韩渔业协定,在中韩暂定措施水域内积极开展合作。中方企业在上述暂定水域建立渔业养殖设施,这并不违反中韩的有关协定。中方通过海洋事务对话合作机制等渠道

    2025-04-21 16:06:00
  • 从“示范者”转向“引导者” 数字时代舞蹈教育路径探析

    随着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的应用,实现了舞蹈教育与科技融合,推动了舞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引领了舞蹈创意教育的新风尚,有利于构建全新的舞蹈教育教学场景,打造虚拟舞蹈教室、舞蹈智能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新体验,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选择。新技术对传统舞蹈教育生态产生了非常重要的

    2025-04-08 20:05:00
  • 大城“小”爱⑭ | 舞貔貅出圈 小学员入圈

    在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佳松岭村新屋社,藏着一幢传统岭南风格的屋子,这里便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佳松岭舞貔貅培训基地。“走”“收”“定住”……今年73岁的舞貔貅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永木正喊着口令指导着一群小学员。从学徒到师傅、从商业演出到传承非遗,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教过的学徒逾千人,遍及广州增城各地

    2025-04-07 07:36:00
  • 揭秘人形机器人“学校”:一个动作练习5万次

    机器人能爬山、自己系围巾、领跑马拉松……今年以来,你有没有被人形机器人的“酷炫”一次次刷新认知?2025年7月,位于上海张江模力社区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具身智能训练场(以下简称国地中心)将正式投入运行,这是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也是国内人形机器人种类最多的地方。近日,澎湃新闻记者

    2025-04-04 12:35:00
  • 不看、不应……这“五不”可能是孤独症的早期信号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语言发育相对迟缓,却能用行动传递真挚情感——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星球”中,却能用画笔描绘整个宇宙;他们对声音格外敏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节奏……这些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儿童,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世界对话。4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自闭症日”。不

    2025-04-02 18: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