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遂宁市“效率革命行动”开展以来,船山区唐家乡通过构建“专班统筹、问题速办、协同攻坚”机制,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前不久,唐家乡东山村一预计工期91天的提灌站建设项目,提前40天顺利实现通水通电,彻底解决了该村2000余亩土地生产用水难问题,实现了从“效率”到“效益”的转化。

4月17日上午,在船山区唐家乡东山村提灌站建设项目现场,挺立着一座崭新的提灌站管理房,随着工作人员缓缓转动水闸,大股的清水沿着管道从涪江抽入蓄水池;另一边,在该村400余亩的麦冬种植基地内,刚刚铺设完毕的喷灌系统上腾起阵阵水雾,让刚刚出苗的麦冬更显青翠。
东山村党总支书记曾和平介绍,整个项目总投资120余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提灌站1座,配套管网3000多米,采用二级提灌的方式,把涪江水抽送到田间地头,日提水量大约在1000立方米,可以满足2000多亩土地,6家合作社的春灌需求。

据了解,每年的3月至5月底是春耕春灌的关键时期,按照原定计划,东山村提灌站建设项目完工时间为5月7日,留给春灌的时间不足一个月,将导致上千亩土地无法保证春灌用水,生产效益将受到严重影响。自今年2月5日确定项目施工单位后,唐家乡东山村提灌站建设项目仅用时51天便实现通电通水,比原计划提前40天完工。项目的提前投用满足了更多土地的灌溉需求,实现了从“效率”到“效益”的转化。
“现在整个项目提前1个多月完工,能够多满足1000多亩土地的用水需求,彻底消除了缺水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曾和平激动地说。
据了解,自该项目启动建设以来,唐家乡成立了项目专班,把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分解为11个单元,落实落细到具体责任人。并建立了问题分级响应限时办结机制,小纠纷在1小时内现场调解,复杂问题在48小时内协调解决,最终实现在51天内完成了91天的施工任务,项目提速达40%以上。
唐家乡党委副书记杨广表示,接下来唐家乡还将深入践行“效率革命行动”,把“专班统筹、问题速办、协同攻坚”机制应用到各个项目中,确保项目建设早落地、快建设、早投用,让群众更好、更快地享受到项目建设带来的红利。
(全媒体记者 黄铂晶 蒋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