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其他意外伤害,涉事各方协商不成或保险公司拒赔,怎么办?
如今,在牟平区,解决涉保险纠纷有了一个新选择——“一站式”调处中心,这是全市首家涉保险纠纷集约化调处中心(以下简称“调处中心”)。这里集结了法官工作室、多家保险公司和司法鉴定机构,可提供专业调解、速裁、快速理赔服务,将大大缩短理赔周期——从提交材料到拿到保险赔偿款,各环节无缝衔接,每步都走“快车道”。
涉保险纠纷集约化调处中心揭牌
8月22日,牟平区涉保险纠纷集约化调处中心在牟平法院大窑法庭揭牌成立。
“调处中心坚持党委领导、政法委牵头、法院主推、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实现事故认定、诉前鉴定、保险理赔、人民调解和法院审判的无缝衔接。”揭牌仪式上,牟平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马贞增介绍,调处中心“数据互通、程序衔接、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将降低群众的维权成本,提升涉保险纠纷集约化处理效率。
记者看到,调处中心设有综合导诉区、法官工作室、司法鉴定室、涉保险纠纷审判庭和保险理赔室,实体化运行,全链条发力。
法官工作室里,由大窑法庭“涉保险纠纷速裁团队”开展专业化调解指导,对调解协议即时司法确认;对调解不成的案件无缝转诉讼立案,衔接速裁程序,符合小额程序的案件一律适用小额程序,并推行要素式审判与示范判决,实现快审快结快赔;司法鉴定室里,专业鉴定机构提供损失评估、伤残鉴定等服务,支持鉴定前置与报告实时共享;保险理赔室里,6家主要保险公司派驻代表,接收案件材料,提供定损协商、理赔材料核验及快速赔付响应等服务。
从提交材料到结案仅用10天
“调处中心揭牌成立之前,我们就按照这套机制探索运行了半年的时间,由牟平区委政法委牵头搭建跨部门协作机制,对各单位数据上传、信息更新、隐私保护等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解决各单位在平台使用中的衔接问题,目前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牟平区人民法院副院长于秀丽在座谈会上介绍。
调处中心成立当天,就有一起涉及意外险的纠纷以调解结案。
“没想到理赔这么快,不用来回奔波和举证,从提交材料到结案就用了10天时间,经过调解,保险公司同意按照保额的70%予以赔付,不用一个月我们就能拿到35万元的保险金。”当事人韩某说。韩某的父亲在上班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虽其父所在单位为其购买了意外伤害险,但保险公司以被保险人无证驾驶无牌电动车属于免赔范围为由拒赔。因协商不成,韩某通过代理律师在人民调解平台提交了相关材料,启动了涉保险纠纷集约化调处程序。
“涉保险纠纷集约调处缩短了理赔时间,对我们保险公司来说也是件好事,降低了纠纷处理成本和声誉风险,在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能促使我们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合规经营水平。”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牟平区支公司客服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会在平台上实时更新案件的理赔状态、核赔意见、核损金额、赔付进度等信息。”
打造社会治理创新“牟平样板”
调处中心在实体化运行的同时,还制定了《牟平区涉保险纠纷调处指引》,旨在对损失核定标准、免责条款理解、人身伤害赔偿项目计算等常见争议焦点形成相对统一的调处指引和裁量尺度,减少“同案不同判、不同调”情况的发生。
“调处指引由牟平区委政法委和区人民法院牵头,联合牟平区司法局、烟台市保险行业协会、主要保险公司、律师及保险专家共同研究制定。”大窑法庭庭长都皓怡介绍,内容涵盖:人身损害赔偿项目计算标准(主要适用于道交及意外伤害险),如残疾赔偿金、误工费、护理费等计算系数、期限、标准;常见财产损失核定原则与方法(主要适用于车险、财产险),如维修与更换标准、折旧计算、市场价值评估参考等;保险合同条款内容控制规则,强调对免责条款的提示或者明确说明义务的审查标准,对格式条款歧义的不利解释原则等。
为保证集约化解纷效率,牟平区委政法委、区人民法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金融监管支局,市保险行业协会及各大保险公司还将定期举行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跨部门、跨行业重大问题,协调解决涉保险纠纷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优化政策环境。
“我们要提高调处中心的知晓率、首选率和调解成功率,让调处中心成为覆盖全域的涉保险纠纷调处枢纽,压缩纠纷解决周期,降低保险诉讼总量,有效预防社会矛盾,把调处中心打造成我区多元解纷工作的‘金名片’。”牟平区委政法委书记陈积春表示。
YMG全媒体记者 任雪娜
通讯员 毕雪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