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在摆满精密仪器的实验室中……有这样一位劳动模范,他的名字叫鲁新州,他以平凡之躯成就不凡事业,用双手诠释匠心,用汗水浇灌梦想。他是新时代的劳模工匠,是高质量发展的脊梁,更是“劳动最光荣”精神的代言人。

始于匠心,守护入职初心
今年,是鲁新州入职恒邦的第28年。28年的工作经历中,鲁新州不仅保持着扎根岗位的优良作风,还坚守着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
1997年,入职恒邦时鲁新州被分配到了选矿车间,他一下子蒙了。对他而言,在学校学习的是化工专业,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选矿。到车间后,巨大的机器振动声音让他头疼。当时,鲁新州心里的落差很大,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是一想到自己只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一技之长,他便硬着头皮开始了倒班生活。鲁新州跟着师傅学习浮选操作,师傅的热情、同事的照顾,让他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份工作。有了喜欢也就有了奋发向上的动力,鲁新州在选矿车间一干就是三年,年年都被评为先进。
随后的时间里,鲁新州又在恒邦股份化工研究所、精细化工车间、冶炼车间、助剂硫氨酯车间、黑药车间学习工作。28年的一线工作,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并掌握了一系列的技术知识。
2008年,正值公司硫氨酯车间改造,当时鲁新州作为技术人员,白天在实验室做试验寻找好的工艺参数条件,晚上在电脑前学习画图对工艺设备布局,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加班加点,每天24小时待在公司。
2012年,鲁新州到中南大学矿物加工专业进修。他知道机会来之不易,除了上课时间,他天天泡在图书馆里面,不到一年时间,就把图书馆里有关选矿方面的书籍全部看遍,光笔记本就记了十多本。
臻于至善,耕耘技术厚土
2016年,鲁新州出差去过黑龙江陆玖铜矿、四川木里容大矿业、甘肃早子沟金矿、西藏华泰龙矿业公司、内蒙金地钼矿、朝鲜、哈萨克斯坦等矿山,经历了零下30多度的严寒和海拔4800多米的高原反应。在东北矿山,为了推广公司的新产品,他与矿上的工人一起倒班,在生产岗位操作了一个多月。起初,客户对鲁新州的期望并不高。后来在矿山上鲁新州与某研究院进行了擂台赛,两个同样的选矿系统,分别使用恒邦和研究院的产品,鲁新州靠在现场,精心操作,不断地观察浮选现象并进行调整,凭借自己的耐心和经验,最终生产指标远超研究院,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好评,至此,客户开始认可恒邦,成为了公司长久的合作伙伴。
2019年12月,鲁新州在云南香格里拉铜矿试验时,在回程时遭遇大雪封山。由于山路坡度较大,他和业务人员想尽了多种办法,如给车加防滑链、加矿石等方法增加摩擦力,经过5个多小时的尝试,最终才得以安全返程;年底,鲁新州被公司授予公司最高荣誉称号“总经理特别奖”,遗憾的是在公司开年终总结表彰大会时他还在矿山进行调试。
2024年4月16日,让鲁新州激动的一个特殊日子,乌干达技术服务结束后,还没到家,客户的一封感谢信已到达公司,公司领导和同事的赞扬驱除了他多日的疲惫。
笃定前行,夯实选矿根脉
2016年,公司成立了“鲁新州创新工作室”,工作室起初只有4个人,现如今已有13人。多年来,工作室也是成绩显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通过技术革新、工艺改进和产品创新,每一个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成功都离不开团队共同的努力,HB-421是一种铜矿的高效捕收剂,这个产品从研发到应用成功将近半年时间,起初在实验室小型试验效果较好,到工业应用后,现场泡沫粘度大,精矿品位低,在实验室又进行摸索调整,然后又进行工业应用试验,一个成功的产品经过几百个试验调整,最终应用到生产,选矿回收率由原来的86%提高至93%,通过进一步优化,铜回收率提高到96%以上,得到客户的好评。本产品“一种硫化矿复合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在2017年被烟台市等八部门认定为“烟台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多年来,在自己的专注和努力下,在公司领导的支持和团队成员的配合下,鲁新州取得了不少成绩,研发一系列的新产品,为公司创造大量经济效益,他多次荣获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科技人才、优秀共产党员、总经理特别奖、劳动模范、恒邦工匠等公司级荣誉称号,荣获牟平工匠、烟台大工匠、山东省创新能手、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烟台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齐鲁工匠等荣誉称号。鲁新州的团队成员也获得了众多荣誉称号,鲁新州创新工作室也通过了山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认定和考核。
2025年4月,作为全国劳动模范,鲁新州参加了表彰会议。会上,他见到了诸多劳动楷模,他们是各个行业的精英和典范。
鲁新州告诉记者,他将继续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钻研创新研发,不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做好传帮带,做一名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YMG全媒体记者 全百惠 通讯员 范鑫鑫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