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苍山脚下,白族阿婆的针尖正勾勒着流动的时光。晨曦中,棉布与板蓝根相遇,诞生出穿越千年的蓝白图腾——白族扎染。时光淬炼的指尖绝技从设计扎花到浸染拆线,扎染十六道工序凝结着匠人对自然的敬畏:苍山的板蓝根熬成靛蓝,洱海的风吹开布匹,晾晒出越洗越亮的独特光泽。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至今延续着“家家有染缸”
初春,宁夏固原市思含掇绣文化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内,机器声哒哒作响。绣娘们忙碌的指尖下一片姹紫嫣红,一件件产品跃然成形。36岁的掇绣传承人刘飞不时托布捏针,指点绣娘针法技艺。古老的掇绣技艺根植于黄土地。妇女们用农闲时光打孔走线,把美好的花草事物绣在枕头套、鞋垫等上面,成为四季常艳的生活装饰物。借助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咸文静 殷之皓“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直播间,今天还是想带大家了解一下青绣的‘前世今生’!”7月8日17时,在西宁市湟中区青海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一场直播正在进行。负责人陈玉秀站在一旁,时刻关注直播动态。陈玉秀是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河湟刺绣)传承人,干这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