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谢粤蕾 摄影任朝州“去年我的书包重得多,放在副驾驶上都能被车识别成一个没系安全带的人!” 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下简称“螺岭外国语”)五年级的一位同学,用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亲身经历,精准描绘了“减负”前学生书包的“不能承受之重”。
然而,本学期开学,随着深圳市严格执行“一科一辅”与进一步规范教辅进校园,一场书包“瘦身”行动正在校园里悄然发生。9月5日,深圳各校教辅书陆续发放,南都N视频记者走进螺岭外国语的校园,亲身感受了这场从“双肩”开始的变革。
小学生花式比喻书包重量变化
“感觉像背着我弟弟一样重”“跟爬山没什么区别,每次都满头大汗”“上楼梯隔一个台阶就得歇一下”……提起过去的书包,同学们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各种生动又心酸的比喻层出不穷。一位同学甚至形容以前背着沉重的书包,“很容易肩痛、头痛、脖子痛、脊椎痛”。

学生展示减负前拎书包需要使很大劲儿。

学生展示减负后可以轻松单手拎起书包。
而现在,教室里洋溢的却是截然不同的轻松氛围。“现在感觉像背着羽毛!”一个男孩笑着说,他的同桌补充道:“书包轻得跟没背一样!”另一位同学则兴奋地表示:“现在跑着来上学都没问题了!”
书包的“瘦身”带来了连锁反应。多位同学表示,不仅身体感觉轻松了,心情也变得“愉悦了很多”。一位女同学甚至说,以前书包太重,家长总是不放心,现在“他们都可以直接叫我们自己背了”,言语中透露出一丝小小的自豪。
教师迎接课堂提质增效新挑战
书包重量的减少,源于“一科一辅”政策下,各类练习册、周报的精简。但这是否意味着学习质量的“缩水”?螺岭外国语的老师们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减负,更是对课堂教学的一次“提质”大考。
“减负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提质。”该校语文老师韦入歌向南都N视频记者强调。她介绍,螺岭外国语一直以来都通过定期集体备课、跨学科融合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全力优化课堂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解决能力。

螺岭外国语的课堂上,学生参与演绎课本内容。

螺岭学子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演绎英语课本内容。
班主任兼英语老师冯钰雯则表示,虽然教辅只有一本,但老师们会对其进行“精讲精练”,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设计拓展内容,确保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我们的重心回归课堂,通过更高质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比单纯地刷题更有意义。”
就英语教辅书来说,另一位英语老师洪晓云进一步指出,这本辅导书对师生来说都比较合适,其中包括了基础性、拓展性、口语类的题型,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孩子都有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
家长从“减负焦虑”到“放心托付”
政策之初,不少家长也曾有过“孩子会不会学不够”的焦虑。受访的五年级学生的家长熊女士坦言,开学时发现教辅没发,心里确实“咯噔”一下。但随着对政策的了解和与老师的沟通,这份焦虑很快转为放心,形成了家校协力、共同为孩子“减负提质”的良好局面。
“市场上的教辅琳琅满目,质量参差不齐。现在由学校和专家统一推荐的,我们反而更放心了。”熊女士说,“孩子的学习效果不在于量,而在于质。我们相信学校,也愿意把更多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去运动、去阅读。”
对于有“教辅焦虑”的家长,老师们也给出建议:教辅并不是检验孩子学习成果的唯一抓手,可以与老师密切沟通关注孩子的日常课堂表现,也可以课后看看孩子的文具盒、课堂本、教材等,这些都是孩子课堂学习效果的最直接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并非本学期才实行“一科一辅”,本学期起是在“一科一辅”的严格执行下,再进一步规范教辅资料进校园。在广东省教育厅做出的有关“教辅进校园”解答中,可得知基本的原则是,“一科一辅”“免费提供”,避免教辅过多过滥,增加学生作业负担,也减轻家庭购买教辅材料的支出,由学校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