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深圳地铁“神仙书法”说开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1:25:00    

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你会被城市的某个细节所打动?

“深圳地铁10号线的站名是我姥爷写的……想收集站名照片给他看看!”几天前,一条“寻字帖”火了,网友纷纷表示“马上安排”。一时间,通勤空间化身新晋打卡点,姥爷的“神仙书法”迅速出圈,好评如潮水般涌来。

据媒体溯源,深圳地铁为了宣传和传承传统文化,曾向全国征集站名书写作品,这位名叫王朝珠的“山西姥爷”的投稿被采纳用于深圳10号线。

在笔者看来,这灵动大气的“神仙书法”,也藏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落笔——笔锋所向,着眼于人;砚池生波,润物无声。

(一)

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平地起高楼”的奇迹令世人惊叹,但也被一些人贴上了“文化沙漠”的标签。他们认为,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的历史积淀有限,缺少文化厚重感。

事实上,“文化”本身就是多元的,不该囿于单一的评价标准。

它不必都是典册煌煌,也可以隐入细微日常。就像书法里的“藏锋”,看似逆向运笔,实则将气韵内化,主打一个蓄势待发。

只要你在深圳生活过一段时间,相信会很快喜欢上这里的“文化日常”。举步可达的“10分钟文化圈”,日均超过190场次的文化活动,深圳读书月、深圳艺术周等不带重样的“文化菜单”,让人直呼“真的看不完”。无怪乎,作家冯唐曾在朋友圈“鸣不平”:“谁说深圳是文化沙漠?富庶之地从来文艺。”

就在最近几天,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向全球“种草”,推介深圳“魔法图书馆”;英国伦敦副市长也发出合作邀约,在海外社交平台转发点赞深圳文化地标。深圳这座“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在世界聚光灯下越发耀眼。

文化积淀可以决定历史,但不能完全决定未来。文化也不仅仅是积淀的结果,更是流动和创新的结果。

某种意义上,“流动”正是深圳的社会表情。人与城的双向奔赴,在这里不断上演——

2022年9月,因不得不返回老家照顾生病的母亲,一位名叫任梦的读者深情告别深圳图书馆,只为完成“最后一次还书”的仪式感:“很舍不得,去别的地方就没有这么好的图书馆了。”

2023年4月,深圳华强北街头,工人大叔易群林弹公益钢琴的视频冲上了热搜。半个月后,他受邀登上光明区文化艺术中心的舞台,那正是他曾参与建设的音乐厅。

对个体的尊重,何尝不是城市文化中最动人的一页?试问又有哪个“文化沙漠”,能够感召四面八方的人群,并自发书写他们的生命记忆?

(二)

当地铁遇上书法,构成了极具张力的隐喻。

一个是赛博朋克,一个是雄浑文脉;一个滚滚向前,一个引人驻足;一个代表速度与效率,一个象征温情与诗意;王朝珠的作品装点了深圳市民的日常通勤,他本人却远在山西,此前从未去过深圳……一撇一捺之间、起笔收笔之际,尽显包容、创新、务实的城市品格。

文化从来不是孤立的。它既是“柔软的力量”,也是“硬核的支撑”;它不是为经济“搭台”的陪衬,同样也是“唱戏”的主角,与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深圳来说,这份自觉自省早已落地生花。

一个直观的例证是,这里的文化产业也跑出了“深圳速度”,拼出了一条“长期增长曲线”。数据显示,20年来,深圳文化产业保持了年均15%以上的快速发展势头,增加值由2004年的16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750亿元,增长近17倍,占全市GDP的比重从约4%稳步增长到约8%,支柱性产业的地位不断巩固。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从多个“第一”中,就可见一斑。

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发展战略,提出将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的目标。

2004年,首届文博会在深圳盛大开幕,这是国内首个国家级、国际化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展会,多年来不断拾级而上,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第一展”。

2008年,深圳出台国内第一个文化产业促进条例,随后又陆续发布多个文化产业政策或规划。

新时代以来,深圳文化建设更是动作频频。打造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上线试运行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加快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建设国际电竞之都……深圳文化新空间、新场景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繁荣发展。

一切的一切,或许可以归结于一个原点:“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

(三)

“行走的书法展览馆”,无独有偶。

比如在广州,“公园前”“越秀公园”等站名都出自名家手笔。在“山西姥爷”的隶书站名出圈之前,就有人在广州主动开启“地铁集字”之旅。

一域观全省,一事看全局。

如果说地铁书法是城市空间的“美学革命”,那么在南粤大地,建设公共文化空间更是“常规操作”。

花城文学院、深圳图书馆北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珠海古元美术馆、佛山粤剧院新址……一座座文化地标拔地而起。从商场到景区,从城市到乡村,从“粤书吧”到“粤文坊”……一个个公共文化新空间密集上新。

这并非简单的硬件升级。毕竟,文化落笔最动人之处,不在于设施本身,而在于可读性与可生长性,在于背后的公众参与、价值共振和社会联结

就像深圳地铁10号线引发的种种回响:有人从胖乎乎的“冬瓜岭”中读出了笑意,有人从“雅宝”的笔画里读出了行笔的顿挫,还有许多人“喊话”姥爷来深走一走、看一看……


来源:第一现场综合

相关文章

  • 接棒《黑神话》“成都高新造”3A游戏登顶全球热销榜单

    7月24日,由成都高新区本土企业成都灵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灵泽科技”)开发制作的《明末:渊虚之羽》(简称《明末》)正式上线,这是继《黑神话:悟空》后又一款被国内外玩家广泛期待的国产3A游戏,被网友戏称为“村里的第二个大学生”。目前,该游戏已登上Steam全球热销榜榜首(剔除免费游戏与Steam D

    2025-07-24 17:27:00
  •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⑤①|金陵一隅藏清凉,古意今风共生长

    “一日,荆元吃过了饭,思量没事,一径踱到清凉山来。这清凉山是城西极幽静的所在。”《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中所提到的清凉山,是南京一座富有历史气息的“城市山林”。它静卧于城市一隅,散发着宁静、文雅的气息。清凉山因进门不远处的清凉寺而得名。这里曾是皇家避暑胜地,承载着南京城丰厚的历史文化记忆。如今这里竹林

    2025-07-24 09:18:00
  • 对话龚晓峰:从高估值到高产值 揭秘深圳独角兽“雨林法则”

    南方财经记者 吴佳楠 深圳报道近期,预示着城市未来的独角兽企业在深圳逐渐崭露头角。就在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官宣深圳为国内独角兽企业增长最快的城市之后,深圳又凭借新晋独角兽企业数量,继续蝉联《GEI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简称《报告》)中的全国增量第一位置。根据《报告》,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

    2025-07-22 11:30:00
  • 中北大学师生参演《黄河回响》音乐会

      本报讯(记者 张晓丽 通讯员 郭艳霞)7月13日从中北大学获悉,应中宣部电影卫星频道邀请,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师生与潞安化工集团校企联动,参演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与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黄河回响》——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两岸音乐会”,奏响了两岸同心的时代最强音。  在中北大学

    2025-07-14 08:06:00
  • 2025“数商赋能 电商惠企”对接交流会举办

    山西日报(记者 任志霞)7月11日,由省商务厅联合晋城市人民政府开展的2025“数商赋能 电商惠企”对接交流会暨晋城市第八届网络购物节活动启动,省内外重点电商企业、MCN机构、直播电商基地、老字号企业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活动旨在进一步打造我省电子商务发展生态,营造优质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促进电

    2025-07-13 07: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