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4月22日讯(记者 李雪萌)4月初,海东市平安区纪委监委成功化解两村集体资金分红“拖后腿”难题,为村集体追回130余万元本金及收益,以实际行动筑牢基层监督防线。
2019年,平安区两村为壮大集体经济,将村集体壮大资金、东西部协作扶贫资金等130余万元投入当地企业及合作社,约定获取固定收益。然而,受牛羊肉价格下跌、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企业及合作社未能如约支付收益,村“两委”干部也因催收不力,导致村集体资金长期“沉睡”,群众利益面临损失。
接到线索后,平安区纪委监委将其纳入小切口监督重点,迅速成立核查组深入一线。经调查发现,除市场客观因素外,村“两委”履职缺位是关键堵点。对此,核查组开出“监督处方”:一方面督促乡政府对有还款能力的企业启动“快追模式”,确保资金及时到账;另一方面引导村集体与经营困难的合作社协商,通过筹措资金等方式分期偿还。同时,对履职不力的村干部进行谈话提醒,压实监管责任。
在纪委监委的持续督导下,企业与合作社克服困难,分两笔将69万元本金及13.6万元收益、60万元本金及1.5万元收益全额汇入村集体账户。资金“归位”不仅让村民看到监督实效,更激活了村集体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编辑:韩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