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词语的荒野中夜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1:44:00    

——韩松落小说的跨界叙事与精神地理学

王顺天

在当代汉语写作场域中,韩松落以其独特的跨界书写姿态构成了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从专栏作家到小说家,从娱乐评论到西部叙事,从每日三千字的专栏作家到新锐小说家的身份蜕变,这位西北作家始终保持着对日常生活的深度凝视与诗意重构。他的文字始终游走于大众文化与严肃文学、地域经验与普遍人性、现实解构与诗性重构的张力之间。这种多维度的叙事实验,使其作品既承载着消费时代的文化症候,又暗含对文学本体的回归与超越。

韩松落的写作起点始终扎根于对日常经验的深度勘探,保持着对“生活褶皱”的敏锐触觉。在早期专栏写作中,他以“娱乐考古学”视角解剖明星生态,在《我们的她们》等随笔集中,他将明星叙事转化为微观社会学标本。这种将大众文化现象置于福柯式“知识考古”框架下的书写方式,实质上是对娱乐工业神话的解构手术,当他在剖析这些明星生存境遇时,并非简单呈现八卦轶事,而是以本雅明“灵光消逝”的批判眼光,揭示文化工业对人性真实的遮蔽。当转向小说创作时,这种祛魅意识进一步升华为对社会褶皱的显微观察。《晚春情话》中失踪者的群像、《鱼缸与霞光》里低频噪音引发的精神崩解,皆以卡夫卡式的荒诞感,揭示现代人存在的悬浮状态。作家尤其擅长捕捉制度性暴力对个体的规训。在《我父亲的奇想之屋》中,三代人跨越半个世纪的命运被编码进工厂家属院的集体无意识:墨绿色羽绒服与军大衣的色彩差异,成为挑战同质化生存的微小起义;《雷米杨的黄金时代》里冒名高考事件,则撕开了教育体制背后的身份政治伤口。这些叙事将布尔迪厄的“象征暴力”理论具象化,展现权力如何通过日常细节完成对主体的驯化。

不同于传统西部文学对壮阔景观的浪漫化想象,韩松落的西北叙事具有现象学还原的特质。他笔下的西北荒野、崎岖山路、白杨树、青稞地,不再是抒情客体,而是转化为承载集体记忆的精神装置。《春山夜行》中反复出现的城乡结合部场景,构成德勒兹意义上的“块茎空间”——卡拉OK厅的霓虹灯影与戈壁滩的星空并置,长途巴士的汽油味与芨芨草的苦涩交织,这种混杂性空间成为观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棱镜。作家对“候鸟人群”的持续关注,使其创作具有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质地。《五怪人演讲团》中的民间艺人巡演、《写给雷米杨的情歌》里南下广东的逐梦青年,这些流动的身体构成齐美尔“外来者”理论的当代注脚。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失踪叙事学”——《晚春情话》中蒲一林的寻亲、李志亮的出走,实质是将地理迁徙转化为精神救赎的仪式。当人物走向荒野时,西部地理不再是背景板,而是成为重构主体性的炼金场,这使韩松落的西部书写超越了地域文学范畴,直指存在主义的终极命题。

作为都市报专栏黄金时代的亲历者,韩松落的创作始终带有媒介杂交的基因。其小说中保留的专栏体特质——碎片化叙事、即时性观察、跨文体拼贴——非但没有削弱文学性,反而形成独特的叙事势能。《写在练习本上的小说》采用“导演评论音轨”式结构,将创作过程与文本并置,这种元小说策略打破传统叙事的闭合性,邀请读者参与意义生产。在《农场故事》中,散文式的意象罗列与小说情节相互渗透,使文本获得《草叶集》般的韵律感,实现惠特曼式“自我之歌”的本土转化。这种文体实验背后,是作家对文学传统的隐秘对话。《晚祷》中瘟疫背景下的秩序追寻,暗合加缪《鼠疫》的存在之思;《红鞋》里孤独女性的自我完成,则延续了萧红“生死场”的性别视角。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对《聊斋志异》的当代重写——笔名“松落”取自蒲松龄自序:“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志怪元素(如《我父亲的奇想之屋》中的异度空间),将古典奇幻传统植入现实肌理,创造出魔幻与纪实交织的美学范式。

韩松落的文学地图始终标注着精神分析的坐标。童年经历的家族创伤(狂暴的父亲、患病的母亲)化作文本中的结构性母题:《妈妈的语文史》里咒骂语言的悖论性怀念、《雷米杨的黄金时代》中逃离重组家庭的永恒冲动,这些私人记忆经过艺术蒸馏,升华为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书写。作家拒绝将创伤简化为控诉材料,而是通过诗性转化使其获得救赎可能。当《晚春情话》中的母亲凝视白塔幻想平行时空时,当《鱼缸与霞光》里心理医生的对话成为解冻记忆的切口时,创伤叙事便从个体经验跃迁为普世性的存在隐喻。这种转化机制在作家对“时间政治”的处理中尤为显著。其小说常将重大历史事件(唐山地震、下岗潮、新冠疫情)折叠进私人时间:《我父亲的奇想之屋》以四十八年跨度对应共和国史,《鱼缸与霞光》用人物年龄标记时代坐标。这种将宏观历史微观化的叙事策略,使个体命运成为解码时代密码的密钥,在阿甘本所谓“同时代性”意义上,实现了历史创伤的审美救赎。

韩松落的创作实践,为理解当代中国文学提供了独特的方法论视角。其作品中的双重叙事维度——对日常经验的解构性观察与对存在诗意的重构性书写——构成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学抵抗策略。这种抵抗不是先锋派的决裂姿态,而是采取本雅明“拾荒者”的智慧:在文化废墟中采集碎片,在生活褶皱里打捞光晕。当我们在文学史脉络中审视这位作家时,既能发现其对汪曾祺“人间送小温”传统的继承,亦可辨识出其对“70后”作家群叙事范式的突破。或许正如《晚春情话》封面那朵怒放的异域之花,韩松落的文学意义正在于:在同质化叙事盛行的当下,证明差异性的美学可能——不是所有作家都要唱同一首歌,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乐章。

(作者系青年评论家)

相关文章

  • 《浪浪人生》电影国庆上映!改编自泉州籍作家蔡崇达《皮囊》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9月14日,记者从泉州有关部门获悉,由韩寒监制,黄渤、范丞丞、殷桃领衔主演的《浪浪人生》正式宣布提档至10月1日国庆档。这部改编自泉州籍作家蔡崇达《皮囊》的治愈系电影,以泉州为底色,用“疯浪”笑对人生的故事,带您解锁这座城市的浪漫与烟火。电影《浪浪人生》讲述的是:曾经叱咤小镇

    2025-09-15 06:06:00
  • 揭秘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最深”车站:地下32米深处建起八一立交桥站

    目前,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已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在为期三个月的空载试运行过程中,4号线将全面推进系统调试、运营演练及安全评估等工作,确保年底前高标准、高质量开通运营。作为贯穿泉城东西的重要线路,4号线的建设始终备受市民关注。在整条线路中,八一立交桥站(以下均为工程名)因其32米的惊人基坑深度,成为全线

    2025-09-09 21:35:00
  • 深圳学校进一步规范教辅进校园 小学生书包减负“大瘦身”

    南都讯 记者谢粤蕾 摄影任朝州“去年我的书包重得多,放在副驾驶上都能被车识别成一个没系安全带的人!” 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下简称“螺岭外国语”)五年级的一位同学,用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亲身经历,精准描绘了“减负”前学生书包的“不能承受之重”。然而,本学期开学,随着深圳市严格执行“一科一辅”与进一

    2025-09-06 11:20:00
  • 汇聚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专家!汕头市成立创伤专业质控中心

    8月30日,汕潮揭都市圈急危重创伤救治联盟成立大会暨汕头市创伤专业质控中心成立大会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汕大医附一院”)举行,来自汕潮揭三市各区县卫健局代表、医疗机构创伤相关学科负责人及骨干医护人员共300余人参会,为区域创伤医学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一质控三平台”落地筑牢创伤救治

    2025-08-31 18:05:00
  • 市场割裂,郊区板块的房子越来越难卖了|最新网签数据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磊自不限价楼盘大量入市以来,市场分化的趋势愈发明显。核心地段的涨价改善楼盘不愁卖,而郊区边缘板块的刚需楼盘越来越难卖完,去化周期有所拉长。以上网签数据来源于透明售房网,时间截至8月26日据潮新闻美好生活研究院统计,截至8月26日,核心地段的改善盘基本售罄,例如锦上万象府、招商蛇

    2025-08-27 18:13:00